| 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20页 |
| 符号说明 | 第20-22页 |
| 文献综述 | 第22-45页 |
| ·植物体细胞杂交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 ·体细胞杂种的筛选和鉴定 | 第23-25页 |
| ·小麦体细胞杂种的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 ·非对称体细胞杂交过程与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 第26-28页 |
| ·多倍体化过程中的基因组变异研究进展 | 第28-34页 |
| ·小麦多倍体化过程伴随的遗传变异 | 第30-31页 |
| ·小麦多倍体化过程伴随的表观遗传变异 | 第31-32页 |
| ·多倍体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异 | 第32-33页 |
| ·多倍体化对小麦育种的意义 | 第33-34页 |
| ·植物DNA甲基化修饰研究进展 | 第34-43页 |
| ·植物的DNA甲基转移酶 | 第34-35页 |
| ·DNA甲基化修饰研究策略 | 第35-37页 |
| ·拟南芥基因组甲基化胞嘧啶分布特点 | 第37-39页 |
| ·甲基化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9-43页 |
| ·本研究的内容及策略 | 第43-45页 |
| ·本研究的内容 | 第43-44页 |
| ·本研究的策略 | 第44-45页 |
| 第二章 体细胞杂种渐渗系的DNA序列变异 | 第45-82页 |
| 前言 | 第45-46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6-60页 |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 ·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46-48页 |
| ·基因组SSR分析 | 第48-50页 |
| ·基因组EST-SSR分析 | 第50-51页 |
| ·基因组AFLP分析 | 第51-53页 |
| ·基因组SSCP分析 | 第53-59页 |
| ·基因组IRAP/REMAP分析 | 第59-6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0-75页 |
| ·基因组SSR检测结果 | 第60-62页 |
| ·基因组EST-SSR检测结果 | 第62-66页 |
| ·基因组AFLP检测结果 | 第66-68页 |
| ·基因组IRAP/REMAP检测结果 | 第68-72页 |
| ·基因组SSCP分析检测结果 | 第72-75页 |
| ·讨论 | 第75-82页 |
| ·序列的丢失 | 第76页 |
| ·非对称体细胞杂交引起的SSR和EST-SSR变异 | 第76-77页 |
| ·非对称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反转录转座子的激活 | 第77-79页 |
| ·非对称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基因序列的变异 | 第79-80页 |
| ·小结 | 第80-82页 |
| 第三章 体细胞杂种渐渗系的表观遗传变异 | 第82-118页 |
| 前言 | 第82-83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3-88页 |
| ·实验材料 | 第83页 |
| ·培养条件和胁迫处理 | 第83页 |
| ·基因组MSAP分析 | 第83-85页 |
| ·重亚硫酸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分析 | 第85-8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8-109页 |
| ·基因组MSAP检测结果 | 第88-94页 |
| ·重亚硫酸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分析结果 | 第94-109页 |
| ·小麦基因启动子和编码区胞嘧啶甲基化修饰的特征 | 第94-101页 |
| ·非对称体细胞杂交引起的亲本济南177胞嘧啶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及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01-109页 |
| ·讨论 | 第109-118页 |
| ·小麦基因启动子和编码区胞嘧啶甲基化修饰的特征 | 第109-112页 |
| ·非对称体细胞杂交引起的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变异 | 第112-115页 |
| ·非对称体细胞杂交过程引起的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变异对基因表达和渐渗系表型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 ·小结 | 第116-118页 |
| 第四章 非对称体细胞杂交过程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异 | 第118-128页 |
| 前言 | 第118-11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19-121页 |
| ·实验材料 | 第119页 |
| ·培养条件与胁迫处理 | 第119页 |
| ·R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119-121页 |
| ·SSCP引物、体系和程序 | 第1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21-124页 |
| ·讨论 | 第124-128页 |
| ·非对称体细胞杂交过程引起的基因表达差异 | 第124页 |
| ·济南177与渐渗系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及其对表型的可能影响 | 第124-126页 |
| ·非对称体细胞杂交过程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异的机制 | 第126-127页 |
| ·小结 | 第127-128页 |
| 总结 | 第128-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43页 |
| 致谢 | 第143-144页 |
| 博士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44-145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