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共聚合反应 | 第12-14页 |
1.2.1 两元共聚物的分类 | 第12页 |
1.2.2 两元共聚物组成的特点 | 第12-13页 |
1.2.3 聚合方法 | 第13页 |
1.2.4 研究共聚合反应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 丙烯腈及共聚合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3.1 AN共聚单体的选择 | 第14-15页 |
1.3.2 AN的共聚合体系及方法 | 第15-19页 |
1.3.2.1 溶液聚合法 | 第15-16页 |
1.3.2.2 水相悬浮聚合 | 第16-17页 |
1.3.2.3 水相沉淀聚合 | 第17页 |
1.3.2.4 混合溶剂沉淀聚合 | 第17-18页 |
1.3.2.5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 第18-19页 |
1.3.2.6 其他聚合方法 | 第19页 |
1.4 聚乙二醇类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1.4.1 聚乙二醇的热物性 | 第20-21页 |
1.4.2 聚乙二醇类相变储能材料的分类 | 第21页 |
1.4.3 聚乙二醇类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1-24页 |
1.4.3.1 微胶囊法 | 第21-22页 |
1.4.3.2 溶液共混法 | 第22-23页 |
1.4.3.3 熔融共混法 | 第23页 |
1.4.3.4 溶胶-凝胶法 | 第23-24页 |
1.4.3.5 其他制备方法 | 第24页 |
1.4.4 聚乙二醇类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1.4.4.1 接枝共聚法 | 第24-25页 |
1.4.4.2 嵌段共聚法 | 第25页 |
1.4.5 聚乙二醇类相变储能材料的前景展望 | 第25-26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1.5.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5.2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 | 第28-35页 |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2.2 实验 | 第29-31页 |
2.2.1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2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FT-IR测试 | 第30页 |
2.2.3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中衣康酸含量测试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2.3.1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的FT-IR分析 | 第31-32页 |
2.3.2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的水溶性及亲水性分析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接枝型相变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35-51页 |
3.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3.2 实验 | 第36-38页 |
3.2.1 接枝共混型相变材料的制备 | 第36-37页 |
3.2.2 纯接枝型相变材料的制备 | 第37页 |
3.2.3 接枝型相变材料FT-IR测试 | 第37页 |
3.2.4 接枝型相变材料DSC测试 | 第37-38页 |
3.2.5 接枝型相变材料XRD测试 | 第38页 |
3.2.6 接枝型相变材料TGA测试 | 第38页 |
3.2.7 接枝型相变材料偏光测试 | 第38页 |
3.2.8 接枝型相变材料相变形态测试 | 第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0页 |
3.3.1 接枝型相变材料FT-IR分析 | 第38-39页 |
3.3.2 接枝型相变材料DSC分析 | 第39-44页 |
3.3.2.1 不同PEG含量接枝产物的DSC分析 | 第40-42页 |
3.3.2.2 不同PEG分子量接枝产物的DSC分析 | 第42-44页 |
3.3.3 接枝型相变材料XRD分析 | 第44-45页 |
3.3.4 接枝型相变材料TGA测试 | 第45-47页 |
3.3.5 接枝型相变材料偏光分析 | 第47-48页 |
3.3.6 接枝型相变材料相变形态分析 | 第48-50页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交联网络型相变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51-64页 |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51页 |
4.2 实验 | 第51-54页 |
4.2.1 交联网络型相变材料的制备 | 第51-53页 |
4.2.2 交联网络型相变材料FT-IR测试 | 第53页 |
4.2.3 交联网络型相变材料DSC测试 | 第53页 |
4.2.4 交联网络型相变材料XRD测试 | 第53页 |
4.2.5 交联网络型相变材料TGA测试 | 第53页 |
4.2.6 交联网络型相变材料偏光测试 | 第53页 |
4.2.7 交联网络型相变材料相变形态测试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4.3.1 交联网络型相变材料FT-IR分析 | 第54-55页 |
4.3.2 互传网络型相变材料DSC分析 | 第55-58页 |
4.3.2.1 热物性分析 | 第55-57页 |
4.3.2.2 蓄热耐久性分析 | 第57-58页 |
4.3.3 互传网络型相变材料XRD分析 | 第58-59页 |
4.3.4 互传网络型相变材料TGA分析 | 第59-61页 |
4.3.5 互传网络型相变材料偏光分析 | 第61-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64-82页 |
5.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64-65页 |
5.2 实验 | 第65-67页 |
5.2.1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的制备 | 第65页 |
5.2.2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纤维的制备 | 第65页 |
5.2.3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FT-IR测试 | 第65-66页 |
5.2.4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DSC测试 | 第66页 |
5.2.5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保温性能测试 | 第66页 |
5.2.6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XRD测试 | 第66页 |
5.2.7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TGA测试 | 第66页 |
5.2.8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偏光测试 | 第66页 |
5.2.9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相变形态测试 | 第66-67页 |
5.2.10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纤维性能测试 | 第6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7-80页 |
5.3.1 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对聚乙二醇/聚丙烯腈相变材料的增容机理分析 | 第67-68页 |
5.3.2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FT-IR分析 | 第68-69页 |
5.3.3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DSC分析 | 第69-72页 |
5.3.3.1 共混物的热物性 | 第69-70页 |
5.3.3.2 共混物的蓄热耐久性 | 第70-72页 |
5.3.4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步冷分析 | 第72-73页 |
5.3.5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XRD分析 | 第73-75页 |
5.3.6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TGA分析 | 第75-76页 |
5.3.7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偏光分析 | 第76-77页 |
5.3.8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材料相变形态分析 | 第77-78页 |
5.3.9 聚乙二醇/聚丙烯腈共混型相变纤维性能分析 | 第78-80页 |
5.3.9.1 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分析 | 第78-79页 |
5.3.9.2 纤维断裂强度分析 | 第79-80页 |
5.4 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