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论文

心脏康复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和腰围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3页
引言第17-19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与相关理论探索第19-28页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认识与防治第19-22页
        1.1.1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研究第19页
        1.1.2 ACS的临床特点第19-20页
        1.1.3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危险因素第20页
        1.1.4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防治手段第20-21页
        1.1.5 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症防治的必要性第21-22页
    1.2 心脏康复的概念、内容及进展第22-24页
        1.2.1 心脏康复的概念第22页
        1.2.2 心脏康复的主要内容第22页
        1.2.3 国内外心脏康复的进展第22-24页
        1.2.4 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心脏康复网络化管理的应用第24页
        1.2.5 心脏康复的预后评估第24页
    1.3 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危害及其管理第24-28页
        1.3.1 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第24-25页
        1.3.2 肥胖的危害第25页
        1.3.3 肥胖管理及其意义第25-26页
        1.3.4 常用的肥胖评估指标第26页
        1.3.5 不同肥胖评估指标BMI、WC对肥胖评估作用的影响第26页
        1.3.6 BMI、WC对心脏康复患者器官损害评估的相关研究的必要性第26-28页
第二章 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肥胖管理及心脏康复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实施第28-35页
    2.1 研究目的第28页
    2.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2.2.1 冠心病患者的肥胖管理和评估第28页
        2.2.2 心脏康复网络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以及实施第28-29页
    2.3 研究方法第29-32页
        2.3.1 研究对象纳入、排除的标准第29-30页
        2.3.2 心脏康复方案制定第30页
        2.3.3 随访方式第30页
        2.3.4 收集指标第30-31页
        2.3.5 统计学分析第31-32页
    2.4 技术路线第32-35页
        2.4.1 研究总体技术路线第32-33页
        2.4.2 心脏康复网络设计框架第33-34页
        2.4.3 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脏康复患者肥胖管理设计路线第34-35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第35-85页
    3.1 临床资料、测量指标的可比性分析第35-39页
        3.1.1 入院临床资料、测量指标特征比较第35-37页
        3.1.2 按不同肥胖评估指标BMI、WC分组下的入院临床资料特征比较第37-39页
    3.2 实验组、对照组在入院及随访过程中的测量指标之间的比较第39-54页
        3.2.1 实验组、对照组心脏康复1、3、6个月与入院之间的测量指标的比较第39-48页
        3.2.2 入院、随访1、3、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测量指标的比较第48-51页
        3.2.3 入院、随访1、3、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测量指标的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第51-54页
    3.3 实验组按不同肥胖评估指标BMI、WC分组下的入院及心脏康复过程中的测量指标的比较第54-63页
        3.3.1 实验组按BMI、WC分组下入院的测量指标的比较第54-57页
        3.3.2 实验组按BMI、WC分组下心脏康复1个月测量指标的比较第57-59页
        3.3.3 实验组按BMI、WC分组下心脏康复3个月测量指标的比较第59-61页
        3.3.4 实验组按BMI、WC分组下心脏康复6个月测量指标的比较第61-63页
    3.4 实验组入院、心脏康复1、3、6个月的BMI、WC指标与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63-67页
        3.4.1 实验组入院、心脏康复1、3、6个月的BMI与测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63-64页
        3.4.2 实验组入院、心脏康复1、3、6个月的WC与测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64-65页
        3.4.3 实验组BMI、WC指标与SBp、DBp之间相关系数的比较图第65-66页
        3.4.4 实验组BMI、WC指标与HDL_C、IVSd、LVPwd之间相关系数的比较图第66-67页
    3.5 实验组心脏康复1、3、6个月BMI、WC指标与SBP、DBP、HDL_C、IVSD、LVPWD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67-76页
        3.5.1 实验组心脏康复1、3、6个月BMI、WC与SBP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67-68页
        3.5.2 实验组心脏康复1、3、6个月BMI、WC与DBP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68-69页
        3.5.3 实验组心脏康复1、3、6个月BMI、WC与SBp、DBp之间的散点图第69-71页
        3.5.4 实验组心脏康复1、3、6个月BMI、WC与HDL_C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71-72页
        3.5.5 实验组心脏康复1、3个月WC与HDL_C之间的散点图第72-73页
        3.5.6 实验组心脏康复1、3、6个月BMI、WC与IVSd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73页
        3.5.7 实验组心脏康复1、3、6个月BMI、WC与LVPwd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73-74页
        3.5.8 实验组心脏康复1、3个月WC、BMI与IVSd、LVPwd之间的散点图第74-76页
    3.6 实验组心脏康复1、3、6个月BMI、WC指标与SBP、DBP、HDL_C、IVSD、LVPWD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76-85页
        3.6.1 实验组心脏康复1个月BMI与SBp、DBp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76-77页
        3.6.2 实验组心脏康复3个月BMI与SBp、DBp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77-78页
        3.6.3 实验组心脏康复6个月BMI与SBp、DBp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78-79页
        3.6.4 实验组心脏康复1个月WC与HDL_C、IVSd、LVPwd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79-80页
        3.6.5 实验组心脏康复3个月WC与HDL_C、IVSd、LVPwd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80-82页
        3.6.6 实验组心脏康复6个月WC与HDL_C、IVSd、LVPwd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第82-85页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第85-92页
    4.1 肥胖管理及其心脏康复网络化管理模式对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影响第85-88页
    4.2 BMI、WC指标诊断对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脏康复患者随访评估的影响第88-92页
        4.2.1 血压指标SBP、DBP与BMI、WC指标之间的关系第89页
        4.2.2 血脂HDL_C与BMI、WC指标之间的关系第89-90页
        4.2.3 心脏结构指标IVSd、LVPwd与BMI、WC指标之间的关系第90-92页
结语第92-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4页
附录第104-136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管内皮细胞RAGE在重症中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食物不耐受的赋能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干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