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以湖北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3-22页 | 
| (一)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1. 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2.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 1. “初中生”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2. “思想道德”概念界定 | 第17页 | 
| 3. “思想道德素质”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 第19页 | 
| (五)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9-20页 | 
| 1.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 2. 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 3. 比较分析法 | 第20页 | 
| (六) 数据来源 | 第20-22页 | 
| 1. 社会调查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 2.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1-22页 | 
| 一、初中生政治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 | 第22-33页 | 
| (一) 爱国意识 | 第22-24页 | 
| (二) 民主意识 | 第24-25页 | 
| (三) 对重大政治命题的认知 | 第25-27页 | 
| (四) 加入党团组织的态度和动机 | 第27-29页 | 
| (五) 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 | 第29-30页 | 
| (六) 对政府工作的评价 | 第30-33页 | 
| 二、初中生道德状况调查与分析 | 第33-41页 | 
| (一) 社会公德状况 | 第33-35页 | 
| (二) 家庭美德状况 | 第35-37页 | 
| (三) 学业道德状况 | 第37-38页 | 
| (四) 网络道德状况 | 第38-39页 | 
| (五) 法律意识状况 | 第39-41页 | 
| 三、初中生人际交往和心理素质状况 | 第41-44页 | 
| (一) 人际交往状况 | 第41-42页 | 
| (二) 心理素质状况 | 第42-44页 | 
| 四、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52页 | 
| (一) 客观因素 | 第44-50页 | 
| 1. 社会因素 | 第44-46页 | 
| 2. 学校因素 | 第46-48页 | 
| 3. 家庭因素 | 第48-50页 | 
| (二) 主观因素 | 第50-52页 | 
| 1. 性格因素 | 第50页 | 
| 2. 心理因素 | 第50-51页 | 
| 3. 观念因素 | 第51-52页 | 
| 五、提高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 第52-61页 | 
| (一) 加强政治教育,提高政治素养 | 第52-55页 | 
| 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意识 | 第52-53页 | 
| 2. 加强时事政治教育,提高政治参与热情 | 第53-54页 | 
| 3. 实施学生自治,培养民主意识 | 第54页 | 
| 4. 加强理论学习,渗透政治常识教育 | 第54-55页 | 
| (二)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 第55-58页 | 
| 1.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社会公德素质 | 第55-56页 | 
| 2. 加强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家庭道德素质 | 第56-57页 | 
| 3. 加强学业道德教育,提高学业道德素质 | 第57页 | 
| 4.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良好上网习惯 | 第57页 | 
| 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行统一 | 第57-58页 | 
|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素质 | 第58-59页 | 
| 1. 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建立心理问题防御机制 | 第58-59页 | 
| 2. 拓宽心理辅导渠道,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 第59页 | 
| (四) 统筹兼顾,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均衡发展 | 第59-61页 | 
| 1. 着重加强欠发达地区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 第59-60页 | 
| 2. 重视特殊家庭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附录 | 第63-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