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智能需求侧响应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用户用电行为建模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基于博弈论的智能需求侧响应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单户居民用户用电行为建模 | 第17-35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单户居民用户用电行为模型框架 | 第17-18页 |
2.3 单户居民用户用电行为建模 | 第18-24页 |
2.3.1 相似日提取模块建模 | 第18-22页 |
2.3.1.1 历史数据预处理模块建模 | 第18-19页 |
2.3.1.2 相似度特征向量计算模块建模 | 第19-21页 |
2.3.1.3 相似度因子排序模块建模 | 第21-22页 |
2.3.2 用户用电行为分析模块建模 | 第22页 |
2.3.3 用户用电行为预测模块建模 | 第22-24页 |
2.3.3.1 居民负荷电气学模型 | 第23-24页 |
2.3.3.2 居民负荷行为学模型 | 第24页 |
2.3.3.3 单个家用电器日负荷模型 | 第24页 |
2.3.3.4 单户家庭日负荷模型 | 第24页 |
2.4 算例仿真 | 第24-33页 |
2.4.1 计算参数 | 第24-26页 |
2.4.2 算法流程 | 第26-27页 |
2.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群体居民用户用电行为建模 | 第35-51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群体居民用户用电行为模型框架 | 第35-36页 |
3.3 群体居民用户用电行为建模 | 第36-43页 |
3.3.1 家庭类别分析模块建模 | 第36-38页 |
3.3.1.1 历史负荷数据归一化 | 第36-37页 |
3.3.1.2 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 | 第37-38页 |
3.3.2 典型家庭用电行为分析模块建模 | 第38-39页 |
3.3.2.1 群体用户历史相似日选取 | 第38页 |
3.3.2.2 典型家庭用户的选取 | 第38-39页 |
3.3.2.3 典型家庭用电行为建模 | 第39页 |
3.3.3 群体用户用电行为预测模块 | 第39-43页 |
3.3.3.1 家用电器组合模型 | 第39-40页 |
3.3.3.2 家用电器功率分布模型 | 第40页 |
3.3.3.3 用电时间点分布模型 | 第40-41页 |
3.3.3.4 蒙特卡洛模拟算法流程 | 第41-43页 |
3.4 算例仿真 | 第43-49页 |
3.4.1 计算参数 | 第43-45页 |
3.4.2 算法流程 | 第45-47页 |
3.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基于居民用电行为演化博弈的智能需求侧响应分析 | 第51-7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演化博弈 | 第51-59页 |
4.2.1 演化博弈论与经典博弈论区别 | 第51-52页 |
4.2.2 基于居民用电行为的智能需求响应演化博弈分析框架 | 第52页 |
4.2.3 2×2(两方两策略)演化博弈 | 第52-56页 |
4.2.4 2×2×2 (三方两策略)演化博弈 | 第56-58页 |
4.2.5 3×3(两方三策略)演化博弈 | 第58-59页 |
4.3 群体居民用户间对称演化博弈建模 | 第59-62页 |
4.4 群体居民用户间不对称演化博弈建模 | 第62-64页 |
4.5 群体居民用户间多方多策略不对称演化博弈建模 | 第64-66页 |
4.6 演化博弈模型仿真研究 | 第66-72页 |
4.6.1 情形 1 | 第66-69页 |
4.6.1.1 仿真参数 | 第66-67页 |
4.6.1.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7-69页 |
4.6.2 情形 2 | 第69-70页 |
4.6.2.1 仿真参数 | 第69页 |
4.6.2.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9-70页 |
4.6.3 情形 3 | 第70-72页 |
4.6.3.1 仿真参数 | 第70页 |
4.5.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0-7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5-76页 |
5.2 前景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