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12-17页 |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 1.3.2 综合研究法 | 第15-16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 导学案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探讨 | 第17-26页 |
| 2.1 导学案与导学案教学模式 | 第17-19页 |
| 2.1.1 导学案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 第17-18页 |
| 2.1.2 导学案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 第18-19页 |
| 2.2 导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 2.2.1 发现学习理论 | 第19页 |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 2.2.3 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 | 第20页 |
| 2.2.4 弗莱雷提问式教育理论 | 第20-21页 |
| 2.2.5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 2.2.6 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2页 |
| 2.2.7 霉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 第22页 |
| 2.2.8 波利亚提供的主动学习原则 | 第22-23页 |
| 2.3 导学案实施的基本要点 | 第23-24页 |
| 2.4 导学案编写的总体原则与基本步骤 | 第24-26页 |
| 3 高中数学导学案若干案例分析 | 第26-41页 |
| 3.1 平面向量导学案的设计与分析 | 第26-33页 |
| 3.1.1 课程目标与教材分析 | 第26-27页 |
| 3.1.2 案例设计 | 第27-31页 |
| 3.1.3 课后检测练习(部分) | 第31-33页 |
| 3.2 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的设计和分析 | 第33-41页 |
| 3.2.1 课程目标与教材分析 | 第33-34页 |
| 3.2.2 案例设计 | 第34-39页 |
| 3.2.3 课后检测练习(部分) | 第39-41页 |
| 4 导学案应用研究 | 第41-46页 |
| 4.1 江门市第一中学数学导学案组织编写的基本原则 | 第41页 |
| 4.2 江门市第一中学导学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要点 | 第41-43页 |
| 4.3 江门第一中学导学案教学实践成果的对比分析 | 第43-45页 |
| 4.4 导学案教学实践的建议 | 第45-46页 |
| 思考与展望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