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视域下的清代柳永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 柳永其人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 柳永作品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3. 清代柳永词研究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一、清代柳永词的版本著录和编校情况 | 第15-20页 |
(一) 版本著录情况 | 第15-17页 |
(二) 编辑校订情况 | 第17-20页 |
二、清代柳永词的研究 | 第20-33页 |
(一)文本分析 | 第20-21页 |
(二) 题材分类 | 第21-23页 |
(三) 韵字辨析 | 第23-25页 |
(四) 章法总结 | 第25-29页 |
(五) 评价态度 | 第29-33页 |
1. 清代学人对柳永词褒贬参半 | 第29-31页 |
2. 清代词籍对柳词的收录两极分化 | 第31-33页 |
三、清代柳永词研究的特点 | 第33-54页 |
(一) 深受词派的影响 | 第33-42页 |
1. 词派学柳褒柳,促进柳词的传播 | 第33-35页 |
2. 词派主张的差异,影响柳词评价的褒贬 | 第35-39页 |
3. 词派的群体活动,使柳词研究专门化 | 第39-42页 |
(二)受朴学学风的影响 | 第42-54页 |
1. 朴学带动柳词的校订工作 | 第42-48页 |
2. 朴学加强柳词的音韵研究 | 第48-49页 |
3. 朴学崇雅论调影响柳词的评价 | 第49-50页 |
4. 经世致用思潮促进柳词研究多元完善 | 第50-54页 |
四、清代柳永词研究繁盛的原因 | 第54-58页 |
(一) 柳词雅俗共赏符合各阶层口味 | 第54-55页 |
(二) 柳词符合词派重视声律的词学观念 | 第55页 |
(三) 柳词章法符合清人对学词门径的认识 | 第55-56页 |
(四) 借选评柳词来宣传词派思想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