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

杨柳田头菇种质资源及突变株分子标记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案第17-18页
        1.3.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4 研究工作执行情况第19页
    1.5 本文创新点及预期目标第19-20页
        1.5.1 创新点第19页
        1.5.2 预期目标第19-2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0-28页
    2.1 田头菇属真菌研究进展第20-21页
        2.1.1 杨柳田头菇的分类地位第20页
        2.1.2 田头菇属其他真菌第20-21页
    2.2 担子菌生殖发育研究状况第21-26页
        2.2.1 担子菌交配系统研究进展第21-22页
        2.2.2 担子菌孢子缺失研究进展第22-26页
    2.3 AFLP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第26-28页
        2.3.1 AFLP技术简介第26页
        2.3.2 AFLP的应用第26-27页
        2.3.3 AFLP-SCAR标记第27-28页
第三章 云南A.aegerita和A.salicacola野生种质资源分析第28-46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材料第28-29页
        3.2.1 供试菌株第28页
        3.2.2 培养基第28-29页
    3.3 试剂第29-30页
        3.3.1 DNA提取用试剂第29-30页
        3.3.2 琼脂糖电泳所用试剂第30页
        3.3.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用试剂第30页
        3.3.4 PCR反应试剂第30页
    3.4 引物第30-32页
    3.5 仪器第32页
    3.6 方法第32-35页
        3.6.1 供试菌株培养及DNA的提取第32-33页
        3.6.2 AFLP法第33-34页
        3.6.3 信息素受体分析方法第34-35页
    3.7 结果与分析第35-44页
        3.7.1 AFLP分析第35-39页
        3.7.2 信息素受体分析第39-44页
    3.8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无孢突变株AFLP标记筛选第46-55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材料第46页
        4.2.1 供试菌株第46页
        4.2.2 培养基第46页
        4.2.3 引物第46页
    4.3 方法第46-47页
        4.3.1 供试菌株培养及DNA的提取第47页
        4.3.2 AFLP法第47页
        4.3.3 特异片段DNA回收,克隆及测序第47页
        4.3.4 克隆序列分析和AFLP-SCAR引物的设计第47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7-53页
        4.4.1 AFLP特异片段的显示第47-51页
        4.4.2 特异片段的序列分析第51-52页
        4.4.3 AFLP-SCAR标记的转化及验证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无孢突变株形态学研究第55-62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材料第55-56页
        5.2.1 供试菌株第55页
        5.2.2 培养基第55页
        5.2.3 试剂第55-56页
    5.3 栽培性状观察第56-57页
    5.4 细胞形态观察第57-58页
        5.4.1 吉姆萨染色第57-58页
        5.4.2 苏木精染色第58页
        5.4.3 电镜扫描第58页
    5.5 结果与分析第58-61页
    5.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62-64页
    6.1 结论第62页
    6.2 展望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70-71页
附录2 二态数据矩阵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及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下一篇:SD胸科医院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