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光受体 | 第12-13页 |
1.1 光敏色素 | 第12-13页 |
1.2 隐花色素 | 第13页 |
1.3 紫外光-B受体 | 第13页 |
2、光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 第13-16页 |
2.1 不同光谱对植物营养生长的影响 | 第14-15页 |
2.2 不同光谱对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15页 |
2.3 不同光谱对光合产物的影响 | 第15-16页 |
2.4 不同光谱对叶片气孔的影响 | 第16页 |
3、光与植物组织培养 | 第16-17页 |
4、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及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 第17-18页 |
5、LEDs的特征及其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前景与展望 | 第18-19页 |
6、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5页 |
第二章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形态建成和生长的影响 | 第25-37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27-28页 |
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27页 |
1.2 实验装置及光谱能量分布参数 | 第27-28页 |
1.3 指标测定 | 第28页 |
2、数据整理和分析 | 第28页 |
3、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3.1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 第28-31页 |
3.2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根活的影响 | 第31-32页 |
4、讨论 | 第32-34页 |
4.1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 第32页 |
4.2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4.3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壮苗指数的影响 | 第33页 |
4.4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根活的影响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第三章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光合色素、糖类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37-49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39-40页 |
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39页 |
1.2 实验装置及光谱能量分布参数 | 第39页 |
1.3 指标测定 | 第39-40页 |
2、数据整理和分析 | 第40页 |
3、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3.1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3.2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糖类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4、讨论 | 第44-46页 |
4.1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页 |
4.2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糖类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第四章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叶片气孔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 第49-57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50-51页 |
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50-51页 |
1.2 实验装置及光谱能量分布参数 | 第51页 |
1.3 指标测定 | 第51页 |
2、数据整理和分析 | 第51页 |
3、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3.1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气孔形态的影响 | 第51-53页 |
4、讨论 | 第53-55页 |
4.1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气孔特征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组培苗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五章 不同光谱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 第57-67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58-59页 |
1.1 实验材料与处理 | 第58-59页 |
1.2 实验装置及光谱能量分布参数 | 第59页 |
1.3 指标测定 | 第59页 |
2、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2.1 先荧光灯促壮后LEDs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 第59页 |
2.2 LEDs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 第59-60页 |
2.3 两种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不同 | 第60-62页 |
3、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第六章 全文讨论 | 第67-75页 |
1 光影响植物的生长 | 第67-70页 |
1.1 光质调控植物的生长 | 第67-68页 |
1.2 光质调控光合色素的合成 | 第68页 |
1.3 光质调控植物光合产物的代谢 | 第68-69页 |
1.4 光质调控植物叶片结构和气孔的影响 | 第69-70页 |
2 今后的研究设想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全文结论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已录用和已投稿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