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运输与设备论文--矿井提升论文

调绳装置的参数化设计与仿真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8页
        1.1.1 立井提升钢丝绳调节的必要性第13-15页
        1.1.2 调绳装置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第15-18页
    1.2 调绳装置的现代设计方法第18-20页
        1.2.1 可靠性设计方法第18页
        1.2.2 优化设计方法第18-19页
        1.2.3 参数化设计方法第19-20页
        1.2.4 动态仿真设计方法第20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1.4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二章 调绳装置的结构分析与设计第23-51页
    2.1 调绳装置的结构及调绳工艺第23-26页
        2.1.1 调绳装置的结构第23-24页
        2.1.2 调绳工艺第24-26页
    2.2 调绳装置的失效形式第26-28页
        2.2.1 锁绳失效分析第27页
        2.2.2 不同步失效分析第27-28页
        2.2.3 误操作失效分析第28页
    2.3 锁绳装置的结构及受力分析第28-34页
        2.3.1 锁绳装置的结构和原理第28-29页
        2.3.2 楔形锁绳的机构的自锁分析第29-32页
        2.3.3 杠杆机构的结构分析第32-33页
        2.3.4 最大偏载时的受力分析第33-34页
        2.3.5 油缸最大不同步位移分析第34页
    2.4 液压系统设计第34-49页
        2.4.1 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基本流程第34-36页
        2.4.2 液压同步系统的方案比较和拟定第36-37页
        2.4.3 活塞式同步阀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第37-42页
        2.4.4 同步阀的仿真分析与优化第42-46页
        2.4.5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第46-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调绳装置的参数化设计第51-71页
    3.1 Pro/E二次开发的概述第51-54页
        3.1.1 Pro/Toolkit简介第51页
        3.1.2 Pro/Toolkit二次开发接口第51-52页
        3.1.3 Pro/Toolkit的工作模式第52-53页
        3.1.4 Pro/Toolkit二次开发流程第53-54页
    3.2 Pro/Toolkit二次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第54-59页
        3.2.1 参数化设计第54页
        3.2.2 创建Pro/Toolkit应用程序第54-55页
        3.2.3 程序的编译和链接第55-56页
        3.2.4 程序的注册和运行第56-57页
        3.2.5 模型尺寸对象获取第57页
        3.2.6 关系式的编辑第57-59页
    3.3 调绳装置的参数化设计第59-67页
        3.3.1 零件模型库的建立第59-61页
        3.3.2 应用程序的框架结构第61页
        3.3.3 菜单的设计第61-64页
        3.3.4 获取调绳装置中零件的参数值第64-65页
        3.3.5 添加调绳装置中零件的相互约束关系第65-67页
    3.4 试验模型的参数化设计第67-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参数化模型的仿真研究第71-85页
    4.1 仿真软件的概述第71-72页
        4.1.1 Adams和AMESim的概述第71页
        4.1.2 Mech/pro与Adams联合的概述第71-72页
    4.2 基于Adams的单绳锁紧仿真试验第72-78页
    4.3 四缸同步液压系统的仿真分析第78-84页
        4.3.1 四缸分流同步回路的仿真分析第78-81页
        4.3.2 四缸集流同步回路的仿真分析第81-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调绳装置的试验研究第85-91页
    5.1 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5页
    5.2 试验原理及方法第85-87页
    5.3 试验过程第87-88页
    5.4 试验结果分析第88-90页
        5.4.1 锁绳试验结果分析第88-89页
        5.4.2 联合协调试验分析第89-90页
        5.4.3 同步性试验分析第90页
    5.5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1-93页
    6.1 主要结论第91-92页
    6.2 进一步的工作与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致谢第97-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绳摩擦提升机首绳快速更换装置零部件参数化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新型煤泥水浓缩分级机的结构设计和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