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煤泥水浓缩分级机的结构设计和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 1.1 引言 | 第10页 |
| 1.2 现有的分级方式 | 第10-14页 |
| 1.2.1 流体力学分级 | 第11-13页 |
| 1.2.2 筛分 | 第13-14页 |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新型煤泥水浓缩分级机方案设计 | 第16-38页 |
| 2.1 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 2.2 特殊筛面的设计 | 第17-20页 |
| 2.3 螺旋辊结构设计 | 第20-31页 |
| 2.3.1 螺旋辊结构选型 | 第20-21页 |
| 2.3.2 螺旋叶片设计 | 第21-23页 |
| 2.3.3 浓缩比 | 第23-24页 |
| 2.3.4 螺距数目和长度 | 第24-26页 |
| 2.3.5 螺旋轴的设计 | 第26-27页 |
| 2.3.6 螺旋叶片的展开尺寸 | 第27-28页 |
| 2.3.7 螺旋辊转速 | 第28-30页 |
| 2.3.8 轴的校核计算 | 第30-31页 |
| 2.4 设备钢支架设计 | 第31页 |
| 2.5 部分工作参数计算 | 第31-37页 |
| 2.5.1 有效容积计算 | 第31-32页 |
| 2.5.2 驱动机构功率计算 | 第32-37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主要部件的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38-58页 |
| 3.1 动定环结构的承载特点 | 第38-39页 |
| 3.2 定环的有限元分析 | 第39-44页 |
| 3.2.1 定环的受力情况 | 第39页 |
| 3.2.2 强度理论 | 第39-40页 |
| 3.2.3 定环环片有限元分析 | 第40-44页 |
| 3.3 动环片的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44-49页 |
| 3.3.1 动环运动状态的分析 | 第44-46页 |
| 3.3.2 动环片的有限元分析 | 第46-48页 |
| 3.3.3 筛面开孔率计算 | 第48-49页 |
| 3.4 螺旋辊的有限元分析 | 第49-55页 |
| 3.4.1 螺旋轴弯曲变形分析 | 第49-52页 |
| 3.4.2 不同厚度螺旋叶片的变形分析 | 第52-54页 |
| 3.4.3 螺旋辊模态分析 | 第54-55页 |
| 3.5 设备支架的振动分析 | 第55-5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新型煤泥水浓缩分级机流场分析 | 第58-82页 |
| 4.1 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 | 第58-61页 |
| 4.1.1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 第58-60页 |
| 4.1.2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分析流程 | 第60-61页 |
| 4.2 设备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1-69页 |
| 4.2.1 物理模型和网格划分 | 第61-62页 |
| 4.2.2 截面选取及模拟条件 | 第62-63页 |
| 4.2.3 旋转区域速度场 | 第63-65页 |
| 4.2.4 旋转区域压力场 | 第65-66页 |
| 4.2.5 环片缝隙速度场 | 第66-68页 |
| 4.2.6 环片缝隙压力场 | 第68-69页 |
| 4.3 动环片运动状态对流场的影响 | 第69-81页 |
| 4.3.1 问题描述及选用方法 | 第69-70页 |
| 4.3.2 物理模型和网格划分 | 第70-71页 |
| 4.3.3 算法概述 | 第71-74页 |
| 4.3.4 速度场与动环运动状态的关系 | 第74-77页 |
| 4.3.5 压力场与动环运动状态的关系 | 第77-8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 5.1 论文的结论 | 第82-83页 |
| 5.2 对于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致谢 | 第88-9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