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纺织工业机械与设备论文--纺织配件、器材和辅助物料论文

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变性淀粉浆料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1.1 纺织浆纱工程第12页
    1.2 淀粉浆料第12-14页
    1.3 油水两亲性淀粉第14-19页
        1.3.1 引入亲水性取代基技术第15-16页
        1.3.2 引入亲油性取代基技术第16-17页
        1.3.3 油水两亲性淀粉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19-21页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页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7页
第二章 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团的选择第27-42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34页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7-28页
        2.2.2 淀粉烯烷基琥珀酸酯化反应机理第28-29页
        2.2.3 淀粉的精制与酸解第29页
        2.2.4 淀粉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化第29-30页
        2.2.5 季铵阳离子-烯烷琥珀酸酯淀粉取代度第30-32页
        2.2.6 浆液的粘度和粘度热稳定性第32页
        2.2.7 淀粉浆膜的制备第32页
        2.2.8 淀粉浆料的粘附性能第32-33页
        2.2.9 淀粉浆膜性能第33-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39页
        2.3.1 季铵阳离子-烯烷基琥珀酸酯淀粉制备参数第34-35页
        2.3.2 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团对淀粉粘度特性的影响第35页
        2.3.3 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团对淀粉粘附性能的影响第35-37页
        2.3.4 烯烷基琥珀酸酯基团对淀粉浆膜性能的影响第37-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第三章 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的研究第42-67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实验部分第42-48页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2-43页
        3.2.2 玉米淀粉的精制和酸解第43页
        3.2.3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制备与表征第43-44页
        3.2.4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膜的制备与表征第44-45页
        3.2.5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粘附性能第45页
        3.2.6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浆膜性能第45-47页
        3.2.7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生物降解性第47-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62页
        3.3.1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表征分析第48-50页
        3.3.2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膜表征分析第50-51页
        3.3.3 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对淀粉粘附性能的影响第51-56页
        3.3.4 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对淀粉浆膜性能的影响第56-61页
        3.3.5 油水两亲性官能团摩尔比值对淀粉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第61-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第四章 油水两亲性淀粉变性程度的研究第67-83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实验部分第67-69页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67页
        4.2.2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制备与表征第67-68页
        4.2.3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粘附性能第68页
        4.2.4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浆膜性能第68-69页
        4.2.5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生物降解性第6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9-79页
        4.3.1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油水两亲性淀粉表征分析第69-71页
        4.3.2 变性程度对淀粉粘附性能的影响第71-74页
        4.3.3 变性程度对淀粉浆膜性能的影响第74-79页
        4.3.4 变性程度对淀粉生物降解性的影响[25]第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第五章 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料的上浆性能第83-93页
    5.1 引言第83页
    5.2 实验部分第83-87页
        5.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83-84页
        5.2.2 浆纱实验第84页
        5.2.3 浆槽中的浆液质量第84-85页
        5.2.4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的浆纱性能第85-86页
        5.2.5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的退浆性能第86-87页
        5.2.6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的混溶性第87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87-91页
        5.3.1 涤/棉混纺纱质量分析第87页
        5.3.2 浆液质量分析第87-88页
        5.3.3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基本性能指标第88-89页
        5.3.4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浆纱性能分析第89页
        5.3.5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退浆性能分析第89-90页
        5.3.6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浆纱SEM结果分析第90-91页
        5.3.7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混溶性分析第91页
    5.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3页
第六章 油水两亲性淀粉浆料取代PVA上浆的生产实践第93-102页
    6.1 引言第93页
    6.2 实验部分第93-96页
        6.2.1 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第93-94页
        6.2.2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中试生产第94-95页
        6.2.3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料质量指标检测第95页
        6.2.4 取代PVA的浆纱实验第95页
        6.2.5 取代PVA的浆纱生产第95页
        6.2.6 织造生产第95-96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6-100页
        6.3.1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质量指标第96页
        6.3.2 季铵阳离子-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浆纱质量指标第96-98页
        6.3.3 取代PVA的上浆生产工艺分析第98-99页
        6.3.4 织造效果分析第99页
        6.3.5 浆纱成本分析第99-100页
    6.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2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102-104页
    7.1 主要结论第102-103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03页
    7.3 展望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05-106页
附录二 :缩写符号说明第106-107页
附录三 :产品中试报告第107-113页
附录四 :发明专利受理书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孕期NO2暴露诱导肺部疾病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微波及其协同对真空油炸马铃薯片加工效率与品质影响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