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主要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7页 |
·基本概念 | 第22-24页 |
·创新型企业 | 第22页 |
·现代企业制度 | 第22-23页 |
·企业治理结构 | 第23页 |
·人力资本 | 第23页 |
·基尼系数 | 第23-24页 |
·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资本雇佣劳动 | 第24页 |
·木桶理论 | 第24-25页 |
·效率原理 | 第25页 |
·公平理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现行企业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的关系 | 第27-40页 |
·企业生产要素的内涵及其参与分配的方式 | 第27-32页 |
·企业生产要素的内涵 | 第27页 |
·企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 | 第27-32页 |
·企业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7页 |
·薪酬分配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样本总体的修正 | 第32-33页 |
·董事、经理和员工的薪酬与有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页 |
·董事、经理和员工的薪酬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5页 |
·董事、经理和员工的薪酬与行业平均资产净利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7页 |
·企业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的实际关系 | 第37-40页 |
第4章 创新型企业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的耦合设计 | 第40-48页 |
·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耦合的原则和思路 | 第40-41页 |
·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耦合的原则 | 第40页 |
·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耦合的思路 | 第40-41页 |
·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耦合的总体框架 | 第41-44页 |
·创新的企业治理结构 | 第41-43页 |
·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耦合的总体框架 | 第43-44页 |
·技术要素的耦合设计 | 第44-46页 |
·把技术要素嵌入收益分配 | 第44-45页 |
·让收益分配体现技术要素的要求 | 第45页 |
·技术要素与收益分配的耦合方法 | 第45-46页 |
·人力资本要素的耦合设计 | 第46页 |
·收益分配的耦合设计 | 第46-48页 |
第5章 创新型企业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耦合的实施 | 第48-59页 |
·物力资本要素与收益分配的耦合 | 第48-49页 |
·开放和发展资本市场 | 第48页 |
·大力培育物力资本主体 | 第48-49页 |
·创新物力资本经营运作方式 | 第49页 |
·技术要素与收益分配的耦合 | 第49-50页 |
·劳动要素与收益分配的耦合 | 第50-51页 |
·以企业文化创新培育作业型人力资本创新主体 | 第50-51页 |
·改革薪酬核算方式,显现绩效挂钩功效 | 第51页 |
·剖解薪酬消费结构,规范薪酬组成内容 | 第51页 |
·管理要素与收益分配的耦合 | 第51-52页 |
·创新管理型人力资本主体 | 第51-52页 |
·凸显管理型人力资本的贡献 | 第52页 |
·生产要素与收益分配耦合的评价 | 第52-59页 |
·评价指标选用的原则 | 第52-53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53-57页 |
·评价注意事项 | 第57-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