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公路规划与公路网论文

公路网适应性评价系统开发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意义第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1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8-10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4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5 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第13-19页
    2.1 概述第13-14页
    2.2 系统结构设计第14-15页
    2.3 系统开发平台第15-16页
        2.3.1 C第15页
        2.3.2 Super Map Objects 二次开发平台第15-16页
        2.3.3 SQL数据管理平台第16页
    2.4 系统功能设计第16-18页
    2.5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公路网数据设计与管理第19-39页
    3.1 概述第19-20页
    3.2 空间数据设计第20-29页
        3.2.1 按行政等级划分第21-25页
        3.2.2 按技术等级划分第25-29页
    3.3 空间数据属性表设计第29-34页
        3.3.1 点数据集属性表设计第29-32页
        3.3.2 线数据集属性表设计第32-34页
        3.3.3 面数据集属性表设计第34页
    3.4 数据库管理第34-38页
        3.4.1 静态数据管理第35-37页
        3.4.2 动态数据管理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公路网适应性评价方法第39-45页
    4.1 概述第39-40页
    4.2 公路网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第40-42页
        4.2.1 宏观评价指标体系第40-41页
        4.2.2 微观评价指标体系第41-42页
    4.3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第42-44页
        4.3.1 宏观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第42-43页
        4.3.2 微观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第43-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公路网适应性评价系统开发第45-88页
    5.1 系统简介第45页
    5.2 基础数据第45-57页
    5.3 系统界面第57-76页
        5.3.1 主界面第57页
        5.3.2 数据管理界面第57-69页
        5.3.3 数据宏观分析界面第69-72页
        5.3.4 数据微观分析界面第72-76页
    5.4 河北省公路网适应性评价第76-88页
        5.4.1 宏观评价第76-80页
        5.4.2 微观评价第80-8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8-89页
    6.1 结论第88页
    6.2 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致谢第92-9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海拔季节性冻土隧道快速修筑技术及保障体系研究
下一篇:1-80m双线简支拱跨高速公路施工技术与安全保障措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