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创业融资相关理论和现行渠道 | 第12-17页 |
2.1 创业融资相关理论综述 | 第12-13页 |
2.2 大学生创业融资的要求 | 第13页 |
2.3 现行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 | 第13-17页 |
2.3.1 自融资金 | 第14页 |
2.3.2 合伙融资 | 第14页 |
2.3.3 政府政策性融资 | 第14页 |
2.3.4 天使投资 | 第14-15页 |
2.3.5 风险投资 | 第15页 |
2.3.6 金融机构贷款融资 | 第15-16页 |
2.3.7 新兴网络融资 | 第16-17页 |
第三章 黄淮学院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调查及问题分析 | 第17-30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17-18页 |
3.1.1 黄淮学院基本情况 | 第17页 |
3.1.2 调查设计 | 第17-18页 |
3.2 对毕业年级大学生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 第18-23页 |
3.2.1 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结论 | 第18-19页 |
3.2.2 大学生创业模式和创业行业分析 | 第19页 |
3.2.3 创业融资渠道调查 | 第19-21页 |
3.2.4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融资方面培训效果 | 第21-22页 |
3.2.5 大学生创业融资政策认知度调查 | 第22-23页 |
3.3 对已创业大学生的调查 | 第23-24页 |
3.3.1 创业初期融资问题 | 第23页 |
3.3.2 创业融资来源 | 第23-24页 |
3.3.3 债务性融资渠道和权益性融资渠道使用 | 第24页 |
3.3.4 创业融资可依托政策性的融资帮扶平台 | 第24页 |
3.4 政府和学校支持大学生创业融资情况 | 第24-27页 |
3.4.1 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融资情况 | 第24-25页 |
3.4.2 河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融资情况 | 第25-26页 |
3.4.3 黄淮学院支持大学生创业融资情况 | 第26-27页 |
3.5 创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3.5.1 融资需求上存在急功近利性 | 第27页 |
3.5.2 融资对象的选择存在盲目性 | 第27页 |
3.5.3 缺乏适合创业的融资环境 | 第27-28页 |
3.5.4 融入资金的使用上缺乏责任感 | 第28页 |
3.5.5 政府融资支持面小且渠道单一 | 第28页 |
3.5.6 金融机构不愿担风险以及贷款手续复杂 | 第28-29页 |
3.5.7 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融资方面教育重视度不够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国外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分析 | 第30-35页 |
4.1 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 第30-32页 |
4.1.1 美国模式 | 第30页 |
4.1.2 日本模式 | 第30-31页 |
4.1.3 英国模式 | 第31页 |
4.1.4 国外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1-32页 |
4.2 黄淮学院毕业生成功创业融资案例分析 | 第32-35页 |
第五章 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的建议 | 第35-43页 |
5.1 对创业大学生建议 | 第35-38页 |
5.1.1 创业融资渠道选择 | 第35-36页 |
5.1.2 创业项目创新 | 第36页 |
5.1.3 合理评估自有资产和项目 | 第36-37页 |
5.1.4 科学理性的选择投资者 | 第37页 |
5.1.5 提升创业融资能力 | 第37-38页 |
5.2 对政府及金融投资机构建议 | 第38-40页 |
5.2.1 完善创业小额贷款政策,简化申请流程和手续 | 第38-39页 |
5.2.2 大力发展创业基金助推科技创新型创业 | 第39页 |
5.2.3 建立科学规范的创业金融体系 | 第39-40页 |
5.3 对高校的建议 | 第40-41页 |
5.3.1 宣传培训 | 第40-41页 |
5.3.2 联合企业成立基金 | 第41页 |
5.4 社会层面建议 | 第41-43页 |
5.4.1 营造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融资 | 第41页 |
5.4.2 倡导创业成功者对创业新人进行“反哺” | 第41-4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附录A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