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1.3.1 创新点 | 第12页 |
1.3.2 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2.1 相关理论回顾 | 第13-15页 |
2.1.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3-14页 |
2.1.2 要素禀赋理论 | 第14页 |
2.1.3 社会分工理论 | 第14页 |
2.1.4 价值链理论 | 第14页 |
2.1.5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14-15页 |
2.1.6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5页 |
2.2 相关文献 | 第15-24页 |
2.2.1 关于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2.2 关于金融服务外包分类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2.2.3 关于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19-24页 |
2.3 对现有研究结果的述评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天津市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 第25-33页 |
3.1 天津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 | 第25-30页 |
3.1.1 第一阶段(90年代金融服务外包兴起到2005年) | 第26页 |
3.1.2 第二阶段(2006-2011年) | 第26-28页 |
3.1.3 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 | 第28-30页 |
3.2 天津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 第30-33页 |
3.2.1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 第30-31页 |
3.2.2 高端业务份额逐步增加,业务范围更加细分 | 第31页 |
3.2.3 跨国公司对天津投资领域的转移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天津市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55页 |
4.1 天津市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框架构建 | 第33-35页 |
4.1.1 影响因素框架的构建原则 | 第33-34页 |
4.1.2 影响因素框架的构建 | 第34-35页 |
4.2 天津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第35-55页 |
4.2.1 要素市场 | 第35-42页 |
4.2.2 经济环境 | 第42-46页 |
4.2.3 制度文化环境 | 第46-51页 |
4.2.4 相关辅助业 | 第51-55页 |
第五章 天津市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5-67页 |
5.1 指标的量化与模型的选取 | 第55-60页 |
5.1.1 因变量数据的量化 | 第55-56页 |
5.1.2 自变量数据的量化 | 第56-57页 |
5.1.3 模型的选取 | 第57-60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60-65页 |
5.2.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60-61页 |
5.2.2 计算绝对差序列 | 第61-62页 |
5.2.3 计算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的灰色关联系数 | 第62-63页 |
5.2.4 计算灰色加权关联度 | 第63-65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第六章 促进天津市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7-73页 |
6.1 控制基础设施成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67-68页 |
6.2 人力资源方面 | 第68-69页 |
6.2.1 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坚持高质量服务 | 第68页 |
6.2.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吸收优秀外包人才 | 第68-69页 |
6.3 服务业方面 | 第69-71页 |
6.3.1 软件业发展水平 | 第69-70页 |
6.3.2 金融业发展水平 | 第70页 |
6.3.3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服务贸易开放度 | 第70-71页 |
6.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法制环境 | 第71页 |
6.5 企业方面 | 第71-72页 |
6.5.1 打造天津服务外包品牌,建设领军金融服务外包企业 | 第71-72页 |
6.5.2 拓展金融业服务外包业务范围,加强企业创新力 | 第72页 |
6.6 服务外包统计体系方面 | 第72-7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