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花后叶片衰老相关性状和基因表达对蘖穗氮肥响应研究

摘要第11-13页
英文摘要第13-14页
1 前言第15-20页
    1.1 研究目与意义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9页
        1.2.1 可溶性总糖对叶片衰老影响第15-16页
        1.2.2 叶片衰老对光合作用影响第16-17页
        1.2.3 活性氧及自由基对叶片衰老影响第17页
        1.2.4 半胱氨酸蛋白酶对叶片衰老影响第17-18页
        1.2.5 氮素对水稻产量影响第18页
        1.2.6 氮素对水稻品质影响第18页
        1.2.7 RVA谱研究动态第18-19页
        1.2.8 氮素处理对水稻叶片衰老影响第19页
    1.3 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9页
    2.1 供试材料及取样方法第20-21页
        2.1.1 供试品种及施肥处理方法第20页
        2.1.2 叶片取样方法第20页
        2.1.3 土壤取样方法第20-21页
    2.2 稻米成分含量测定第21页
        2.2.1 稻米蛋白质含量测定第21页
        2.2.2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第21页
        2.2.3 稻米RVA谱测定第21页
    2.3 土壤氮素含量测定第21-22页
        2.3.1 土壤全氮含量测定第21-22页
        2.3.2 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测定第22页
    2.4 叶片成分含量测定第22-23页
        2.4.1 叶片全氮含量测定第22-23页
        2.4.2 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测定第23页
    2.5 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第23-24页
    2.6 氧化相关酶活性测定第24-25页
        2.6.1 磷酸缓冲液配制第24页
        2.6.2 酶液制备第24页
        2.6.3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第24-25页
        2.6.4 POD(过氧化物酶)测定第25页
        2.6.5 MDA(丙二醛)含量测定第25页
    2.7 基因转录表达量测定第25-28页
        2.7.1 样品总RNA提取第25-26页
        2.7.2 RNA提取结果第26-27页
        2.7.3 总RNA纯化与反转录第27页
        2.7.4 目标基因序列查找及引物设计第27-28页
        2.7.5 荧光定量PCR检测第28页
    2.8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43页
    3.1 水稻产量性状对蘖穗氮肥响应第29页
    3.2 稻米品质性状对蘖穗氮肥响应第29-30页
    3.3 叶片及土壤氮含量对蘖穗氮肥响应第30-33页
        3.3.1 土壤氮含量对蘖穗氮肥响应第30-32页
        3.3.2 水稻叶片全氮含量对蘖穗氮肥响应第32-33页
    3.4 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对蘖穗氮肥响应第33-34页
    3.5 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碳氮比对蘖穗氮肥响应第34-35页
    3.6 水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对蘖穗氮肥响应第35-36页
        3.6.1 水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对蘖穗氮肥响应第35-36页
        3.6.2 水稻叶片MDA对蘖穗氮肥响应第36页
    3.7 水稻叶片Rubisco基因转录表达量对蘖穗氮肥响应第36-39页
    3.8 水稻叶片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转录表达量对蘖穗氮肥响应第39-40页
    3.9 各指标对蘖穗肥响应结果间相关分析第40-43页
        3.9.1 叶片全氮含量与土壤氮含量相关分析第40-41页
        3.9.2 叶片全氮及可溶性糖含量与衰老相关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相关分析第41页
        3.9.3 叶片全氮及叶绿素含量与Rubisco基因转录表达量相关分析第41-42页
        3.9.4 叶片全氮、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与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转录表达量相关分析第42页
        3.9.5 叶片碳氮比与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及相关基因转录表达量相关分析第42-43页
4 讨论第43-48页
    4.1 关于土壤供氮能力与蘖穗氮肥关系第43页
    4.2 关于叶片碳氮化合物及叶绿素对蘖穗氮肥的遗传响应第43-44页
    4.3 关于叶片抗氧化能力对蘖穗氮肥的遗传响应第44-45页
    4.4 关于叶片Rubisco基因家族转录表达量对蘖穗氮肥的遗传响应第45页
    4.5 关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转录表达量对蘖穗氮肥的遗传响应第45页
    4.6 关于水稻产量性状对蘖穗氮肥的遗传响应第45-46页
    4.7 关于稻米品质性状对蘖穗氮肥的遗传响应第46页
    4.8 关于水稻花后叶片衰老机制与防衰老调控技术第46-48页
5 结论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种子7S球蛋白亚基与脂氧酶双缺失性状遗传解析
下一篇:大豆品种间脂氧酶活性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