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火箭、导弹论文--导弹论文--发射设施论文--发射架、发射台、发射井、发射车论文

导弹发射车随动系统方案优化技术研究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现代防空武器随动系统概述第14-19页
        1.3.1 防空武器系统随动系统概述第14-16页
        1.3.2 随动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第16-17页
        1.3.3 模糊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7-19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对优化前导弹发射车随动系统的分析第21-32页
    2.1 导弹发射车随动系统概况第21-22页
        2.1.1 随动系统基本组成第21页
        2.1.2 随动系统的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和实际达到的情况第21-22页
    2.2 导弹发射车随动系统工作原理第22-26页
        2.2.1 工作原理概述第22-23页
        2.2.2 一般随动系统的调节原理第23-25页
        2.2.3 随动系统通用修正原理第25-26页
    2.3 对原导弹发射车随动系统的缺陷分析第26-30页
        2.3.1 基于原导弹发射车随动系统工作原理的分析第26-28页
        2.3.2 基于原导弹发射车随动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析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随动系统硬件优化选型第32-50页
    3.1 优化选型原则及随动执行系统的确定第32页
    3.2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选型第32-39页
        3.2.1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使用现状第32-33页
        3.2.2 交流永磁伺服系统的特点第33-34页
        3.2.3 交流伺服电机选型原则第34页
        3.2.4 电机选型计算第34-39页
    3.3 所选交流伺服系统的匹配性改进第39-49页
        3.3.1 所选交流伺服系统工作机理第39-40页
        3.3.2 电流检测电路虚警问题第40-42页
        3.3.3 电机驱动器中功率模块的优化改进第42-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导弹发射车随动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第50-64页
    4.1 传统PID控制调节分析第51-54页
        4.1.1 PID控制调节原理与各参量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第51-53页
        4.1.2 PID系统控制的局限性与发展方向第53-54页
    4.2 模糊PID随动控制系统设计第54-63页
        4.2.1 模糊PID控制系统设计原理第54-56页
        4.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第56-61页
        4.2.3 模糊PID控制仿真第61-63页
    4.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导弹发射车随动系统电磁兼容性能改进第64-78页
    5.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第64-67页
        5.1.1 电磁兼容第64-65页
        5.1.2 电磁兼容三要素第65-66页
        5.1.3 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特点第66-67页
    5.2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理第67-71页
        5.2.1 接地第67-68页
        5.2.2 屏蔽第68-70页
        5.2.3 其它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第70-71页
    5.3 随动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改进情况第71-77页
        5.3.1 产品改进前的电磁兼容试验情况第71-74页
        5.3.2 电磁兼容改进设计及实物的落实情况第74-76页
        5.3.3 电磁兼容改进后试验验证情况第76-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78-81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78-80页
        6.1.1 形成了一套对老旧装备随动系统优化改进的方法第78页
        6.1.2 按照本文优化改进成功应用于部队的产品第78-80页
    6.2 未来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作者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人机机载滑翔制导炸弹制导控制技术
下一篇:基于离散共轭方法的巡飞弹气动外形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