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通风、除尘、空气净化、除湿论文--除湿及除湿设备论文

广州地区“回南天”气候特征与住宅卫生间除湿设计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住宅卫生间通风方面的研究状况第13-22页
        1.2.1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研究状况第13-16页
        1.2.2 2000年到2009年的研究状况第16-19页
        1.2.3 2010年到2017年的研究状况第19-22页
    1.3 研究内容第22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4页
        1.4.1 研究目的第22-23页
        1.4.2 研究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广州地区“回南天”的气候特征及成因第24-32页
    2.1 广州地区的气候特点第24-27页
        2.1.1 气温第24-25页
        2.1.2 降水第25-26页
        2.1.3 湿度第26页
        2.1.4 风场第26-27页
    2.2 “回南天”的气候成因第27-31页
        2.2.1 准静止锋天气简介第27-28页
        2.2.2 准静止锋与空气潮湿的关系第28-29页
        2.2.3 “回南天”的成因分析第29-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卫生间潮湿的影响与成因分析第32-39页
    3.1 卫生间潮湿的影响第32-35页
        3.1.1 人体健康第32-33页
        3.1.2 人体热舒适第33-34页
        3.1.3 设备安全第34页
        3.1.4 围护结构性能第34-35页
    3.2 “回南天”期间卫生间潮湿状况成因第35-37页
        3.2.1 主要成因第35-36页
        3.2.2 其它成因第36-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针对广州地区卫生间的除湿设计参数选取第39-64页
    4.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研究第39-45页
        4.1.1 我国规范中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第39-40页
        4.1.2 国外标准中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方法第40-42页
        4.1.3 我国与国外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比较与分析第42-43页
        4.1.4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第43-45页
    4.2 室内设计参数研究第45-62页
        4.2.1 卫生间内风速控制的缘由第45-47页
        4.2.2 室内设计风速的选取第47页
        4.2.3 湿度变化引发的生理反应第47-48页
        4.2.4 室内设计相对湿度的选取第48-50页
        4.2.5 温度变化引发的生理反应第50-52页
        4.2.6 热舒适评价指标的选取第52-53页
        4.2.7 热舒适区计算与室内设计温度的确定第53-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卫生间除湿设计与应用第64-83页
    5.1 卫生间空气环境的营造方法第64-70页
        5.1.1 卫生间空气环境的基本要求第64页
        5.1.2 通风对卫生间除湿的作用第64-65页
        5.1.3 自然通风的原理及其在卫生间中的应用第65-67页
        5.1.4 机械通风的原理及其在卫生间中的应用第67-68页
        5.1.5 辅助除湿方式简述第68-70页
    5.2 卫生间除湿设计方法第70-80页
        5.2.1 国内外的卫生间通风设计方法第70-71页
        5.2.2 换气次数法与稀释原理第71-73页
        5.2.3 三种通风量计算方法第73-75页
        5.2.4 除湿量与通风量计算方法的选择第75-78页
        5.2.5 卫生间除湿设计计算第78-80页
    5.3 卫生间通风除湿设计计算实例第80-82页
        5.3.1 工程概况第80页
        5.3.2 卫生间的除湿设计第80-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卫生间湿度控制系统的设计第83-90页
    6.1 卫生间湿度控制策略第83-84页
    6.2 卫生间控制系统方案与基本要求第84-87页
        6.2.1 系统设计方案第84-86页
        6.2.2 基本要求第86-87页
    6.3 基于双位控制原理的卫生间湿度控制系统第87-89页
        6.3.1 数学模型第87-88页
        6.3.2 过程分析第88-89页
    6.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3页
    7.1 主要结论第90-91页
    7.2 研究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附录A 原始气象数据整理(1986年~2015年)第98-143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43-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绿色空间热缓释效应及其影响机制--以广州荔湾湖公园为例
下一篇:蔗糖诱导马铃薯(S.tuberosum L.)试管薯形成的转录组分析与关键基因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