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32页 |
1.2.1 城市热岛效应 | 第18-24页 |
1.2.2 城市绿色空间的热缓释效应 | 第24-31页 |
1.2.3 人体舒适度评价 | 第31-32页 |
1.3 研究目的及选题意义 | 第32-3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32-3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34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34-36页 |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36-5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36-38页 |
2.1.1 广州市概况 | 第36-37页 |
2.1.2 荔湾湖公园 | 第37-38页 |
2.2 数据来源 | 第38-43页 |
2.2.1 实测数据 | 第38-41页 |
2.2.2 气象资料 | 第41-42页 |
2.2.3 无人机遥感数据 | 第42-43页 |
2.2.4 辅助数据及软件平台 | 第43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43-59页 |
2.3.1 实测温度实验布设 | 第43-49页 |
2.3.2 公园热缓释强度及热缓释影响距离的计算 | 第49-51页 |
2.3.3 绿色空间内部及周边景观环境因子提取 | 第51-55页 |
2.3.4 人体热舒适度评价 | 第55-59页 |
第三章 城市绿色空间不同下垫面的热环境特征 | 第59-79页 |
3.1 分析方法 | 第59-62页 |
3.1.1 样地选择及实地测量 | 第59-61页 |
3.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1-62页 |
3.2 不同下垫面类型的热环境特征 | 第62-67页 |
3.2.1 夏季温度特征 | 第62-64页 |
3.2.2 冬季温度特征 | 第64-67页 |
3.3 不同下垫面类型的热缓释强度差异 | 第67-72页 |
3.3.1 夏季热缓释强度特征 | 第67-69页 |
3.3.2 冬季热缓释强度特征 | 第69-72页 |
3.4 不同下垫面人体舒适度评价 | 第72-75页 |
3.5 各下垫面空气温度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 | 第75-7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四章 城市绿色空间热缓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 第79-114页 |
4.1 分析方法 | 第79-82页 |
4.1.1 测线选择及实地测量 | 第79-80页 |
4.1.2 测线环境特征因子提取 | 第80-81页 |
4.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81-82页 |
4.2 公园外部温度分布格局 | 第82-85页 |
4.2.1 夏季温度变化特征 | 第82-83页 |
4.2.2 冬季温度变化特征 | 第83-85页 |
4.3 公园热缓释效应 | 第85-88页 |
4.3.1 夏季热缓释效应 | 第85-87页 |
4.3.2 冬季热缓释效应 | 第87-88页 |
4.4 公园的热缓释强度及热缓释影响距离 | 第88-102页 |
4.4.1 夏季公园的热缓释强度及热缓释影响距离 | 第88-95页 |
4.4.2 冬季公园的热缓释强度及热缓释影响范围 | 第95-102页 |
4.5 公园外部景观特征对公园热缓释效应的影响 | 第102-111页 |
4.5.1 夏季公园外部景观特征对热缓释效应的影响 | 第103-107页 |
4.5.2 冬季公园外部景观特征对热缓释效应的影响 | 第107-11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1-114页 |
第五章 城市绿色空间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机制 | 第114-139页 |
5.1 分析方法 | 第114-117页 |
5.1.1 测点布设及实地测量 | 第114-115页 |
5.1.2 测点环境特征因子提取 | 第115-117页 |
5.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17页 |
5.2 测点温度分布时空格局 | 第117-122页 |
5.2.1 夏季测点温度分布格局 | 第117-119页 |
5.2.2 冬季测点温度分布格局 | 第119-122页 |
5.3 不舒适度指数分布时空格局 | 第122-124页 |
5.4 环境特征因子对测点温度的影响 | 第124-133页 |
5.4.1 植被覆盖率 | 第124-126页 |
5.4.2 建设用地比例 | 第126-128页 |
5.4.3 建筑密度与建筑高度 | 第128-131页 |
5.4.4 天空可视因子 | 第131-132页 |
5.4.5 测点空间位置 | 第132-133页 |
5.5 公园热缓释影响范围内环境温度的预测模型 | 第133-13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39-145页 |
6.1 讨论 | 第139-142页 |
6.1.1 城市绿色空间不同下垫面的热环境特征 | 第139-140页 |
6.1.2 城市绿色空间热缓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 第140-141页 |
6.1.3 城市绿色空间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机制 | 第141-142页 |
6.2 结论 | 第142-143页 |
6.3 创新点 | 第143页 |
6.4 不足与展望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第154-155页 |
荣誉与奖励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附录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