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16-17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17-19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20-3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2.2 国内外村落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2.3 国内外旅游创造性破坏理论研究 | 第25-27页 |
2.4 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 第27-30页 |
2.5 逢简水乡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2.6 文献述评 | 第31-33页 |
第3章 案例地景观概况与研究设计 | 第33-50页 |
3.1 逢简水乡景观概况 | 第33-38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38-50页 |
第4章 逢简水乡景观创造性破坏阶段划分及原因 | 第50-61页 |
4.1 生产式乡村景观:2005年以前 | 第50-52页 |
4.2 后生产式遗产景观 | 第52-59页 |
4.3 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逢简水乡景观旅游创造性破坏动因探析 | 第61-87页 |
5.1 预调查结果 | 第61-62页 |
5.2 正式调查结果 | 第62-66页 |
5.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66-68页 |
5.4 逢简水乡景观变化因子及影响因子分析 | 第68-79页 |
5.5 逢简水乡景观创造性破坏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79-84页 |
5.6 小结 | 第84-87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7-9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7-88页 |
6.2 研究讨论 | 第88-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附件1:专家咨询问卷 | 第97-99页 |
附件2:逢简水乡旅游发展与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 | 第99-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