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其他机械元件论文

振荡旋转射流喷嘴的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自激振荡射流第12-17页
        1.2.2 旋转射流第17-18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振荡旋转射流的理论分析第21-32页
    2.1 水射流的基本性质第21-22页
    2.2 自激振荡脉冲射流发生机理第22-23页
    2.3 理想的扰动波反馈条件第23-24页
    2.4 旋转射流的速度分布第24-27页
    2.5 旋转射流旋度第27-28页
    2.6 振荡旋转射流喷嘴的结构设计第28-31页
        2.6.1 振荡旋转射流喷嘴的工作原理第28-29页
        2.6.2 基本参数第29-31页
    2.7 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振荡旋转射流喷嘴内流场的数值模拟第32-52页
    3.1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第32-33页
    3.2 数学模型第33-36页
        3.2.1 控制方程第33-34页
        3.2.2 湍流模型第34-35页
        3.2.3 多相流模型第35-36页
    3.3 旋转射流喷嘴流场的计算模型第36-39页
        3.3.1 几何模型第36-37页
        3.3.2 网格划分第37-38页
        3.3.3 边界条件第38-39页
        3.3.4 数值计算求解方法第39页
    3.4 喷嘴结构对射流特性的影响第39-50页
        3.4.1 数值模拟参数第39-40页
        3.4.2 旋转腔对腔内射流特性的影响第40-47页
        3.4.3 收缩腔锥角对喷嘴内流场的影响第47-48页
        3.4.4 振荡腔类型对喷嘴内流场的影响第48-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振荡旋转射流喷嘴内流场的实验研究第52-73页
    4.1 实验目的和内容第52页
    4.2 实验方法第52-53页
        4.2.1 实验方案第52-53页
        4.2.2 实验步骤第53页
    4.3 实验装置第53-58页
    4.4 压力传感器的标定第58-60页
    4.5 喷嘴振荡腔测压孔第60页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0-71页
        4.6.1 腔内压力与旋转腔结构的关系第60-66页
        4.6.2 腔内压力与收缩腔锥角的关系第66-69页
        4.6.3 腔内压力与振荡腔类型的关系第69-71页
    4.7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振荡旋转射流喷嘴冲击压强的实验研究第73-87页
    5.1 实验方法第73-74页
        5.1.1 实验方案第73页
        5.1.2 实验步骤第73-74页
    5.2 实验装置第74-77页
        5.2.1 实验台第74页
        5.2.2 打击力压强测量箱第74-75页
        5.2.3 压力变送器的标定第75-77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7-86页
        5.3.1 轴向靶距对冲击压强的影响第77-80页
        5.3.2 收缩锥角对冲击压强的影响第80-82页
        5.3.3 振荡腔类型对于冲击压强的影响第82-84页
        5.3.4 旋转腔结构对于冲击压强的影响第84-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振荡旋转射流喷嘴冲蚀实验研究第87-101页
    6.1 实验内容第87页
    6.2 实验装置第87-89页
    6.3 实验方法第89-90页
        6.3.1 实验步骤第89页
        6.3.2 冲蚀体积、直径和深度的测量方法第89-90页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0-100页
        6.4.1 打开和关闭旋转腔对冲蚀效果的影响第90-92页
        6.4.2 喷距对冲蚀效果影响第92-94页
        6.4.3 收缩腔锥角对冲蚀效果的影响第94-97页
        6.4.4 振荡腔类型对冲蚀效果的影响第97-98页
        6.4.5 旋转腔结构对冲蚀效果的影响第98-100页
    6.5 小结第100-101页
第7章 结论第101-103页
    7.1 结论第101-102页
    7.2 创新点第102页
    7.3 展望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循环筛网负压振动筛钻井液流动规律研究
下一篇:我国网约车政府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