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22-24页 |
1.4.1 研究重难点 | 第22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认同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4-35页 |
2.1 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认同的内涵界定 | 第24-28页 |
2.1.1 认同的概念 | 第24-25页 |
2.1.2 “为谁培养人”的内涵 | 第25-27页 |
2.1.3 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认同的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2.2 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认同的重要意义 | 第28-30页 |
2.2.1 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 第28页 |
2.2.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28-29页 |
2.2.3 有利于确保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 第29-30页 |
2.3 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认同的理论基础 | 第30-35页 |
2.3.1 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 | 第30-31页 |
2.3.2 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论 | 第31-32页 |
2.3.3 西方认同理论 | 第32-34页 |
2.3.4 政策及法律依据 | 第34-35页 |
第3章 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认同的实证分析 | 第35-52页 |
3.1 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认同调查概况 | 第35-46页 |
3.1.1 调查目的与方法 | 第35页 |
3.1.2 问卷设计与内容 | 第35-36页 |
3.1.3 问卷信度与效度 | 第36页 |
3.1.4 问卷发放与统计 | 第36-46页 |
3.2 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认同取得的成就 | 第46-48页 |
3.2.1 对“为谁培养人”思想有较为清晰的理论认知 | 第46-47页 |
3.2.2 比较认可和接受“为谁培养人”思想 | 第47页 |
3.2.3 坚信“为谁培养人”思想的真理性 | 第47-48页 |
3.2.4 践行“为谁培养人”思想的积极性较高 | 第48页 |
3.3 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认同存在的问题 | 第48-52页 |
3.3.1 对“为谁培养人”理论认知缺乏广度与深度 | 第48-49页 |
3.3.2 对“为谁培养人”思想存在情感冷漠现象 | 第49-50页 |
3.3.3 对“为谁培养人”思想的信仰认同尚需加强 | 第50-51页 |
3.3.4 践行“为谁培养人”思想的能力有待提升 | 第51-52页 |
第4章 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认同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52-62页 |
4.1 认同主体认同能力较弱 | 第52-54页 |
4.1.1 部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较弱 | 第52-53页 |
4.1.2 部分高校教师职业角色意识淡薄 | 第53-54页 |
4.2 认同客体与现实冲突致使信服力较弱 | 第54-56页 |
4.2.1 腐败顽疾削弱对党的政治认同 | 第54-55页 |
4.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尚待完善 | 第55-56页 |
4.3 认同介体传载功效削弱 | 第56-58页 |
4.3.1 高校教师考评制度不健全 | 第56-57页 |
4.3.2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强 | 第57-58页 |
4.4 认同环体施加认同的反作用力 | 第58-62页 |
4.4.1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 第58-60页 |
4.4.2 多元文化价值的碰撞 | 第60-61页 |
4.4.3 网络舆情传播的负面影响 | 第61-62页 |
第5章 提升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认同的有效路径 | 第62-75页 |
5.1 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理论认知 | 第62-66页 |
5.1.1 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 | 第62-63页 |
5.1.2 加强四个自信的培育 | 第63-65页 |
5.1.3 加强“三全育人”理念教育 | 第65-66页 |
5.2 完善高校教师工作机制增强情感认同 | 第66-70页 |
5.2.1 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工作理念 | 第66-67页 |
5.2.2 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 | 第67-68页 |
5.2.3 健全高校教师考评制度 | 第68-69页 |
5.2.4 建立高校教师典型示范制度 | 第69-70页 |
5.3 夯实组织保障形塑信仰认同 | 第70-72页 |
5.3.1 发挥高校教师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 第70-71页 |
5.3.2 加强党的建设 | 第71-72页 |
5.4 加强高校教师自我教育提升践行能力 | 第72-75页 |
5.4.1 提升自我修养 | 第72-73页 |
5.4.2 树立“课程思政”意识 | 第73-74页 |
5.4.3 增强自我认同 | 第74-75页 |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
附录B 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认同调查问卷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