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伪造货币罪疑难问题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8-1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8-9页
    三、文献综述第9-11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1页
    五、论文结构第11-13页
第一章 伪造货币罪中特殊类犯罪对象的界定第13-19页
    一、外币的判断标准第14-16页
    二、对货币版样的判定第16-18页
    三、虚拟货币构成本罪犯罪对象的可能性分析第18-19页
第二章 伪造货币罪中伪造行为的认定第19-26页
    一、伪造行为是否以真币存在为前提第20-21页
    二、伪造行为的程度要求第21-22页
    三、伪造与变造的区分第22-26页
        (一)伪造货币罪与变造货币罪的差异第23-24页
        (二)对真伪拼凑货币的定性第24-26页
第三章 伪造货币罪的数额认定第26-33页
    一、数额认定的一般规则第26-29页
        (一)伪造外币的数额认定第26-27页
        (二)伪造纪念币的数额认定第27-28页
        (三)制造、提供货币版样的数额认定第28-29页
    二、几种特殊情形下的数额认定第29-33页
        (一)犯罪未遂形态下的数额认定第29-30页
        (二)共同犯罪中的数额认定第30-31页
        (三)进入流通环节的数额认定第31-33页
第四章 伪造货币罪的罪数认定第33-37页
    一、伪造的货币由伪造人行使时的罪数评价第33-35页
        (一)行为人伪造的货币由自己持有保管的情况第33页
        (二)行为人伪造的货币被自己使用的情况第33-34页
        (三)行为人对其伪造的货币进行出售、运输的情况第34页
        (四)行为人将其伪造的货币用于走私的情况第34-35页
    二、伪造的货币由他人行使时的罪数评价第35-37页
        (一)伪造的货币由他人持有、使用、出售、运输的情况第35-36页
        (二)伪造的货币由他人实施走私行为的情况第36-37页
结语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后记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行理财产品“飞单”的刑法规制
下一篇: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