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飞单”的刑法规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六、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银行理财产品“飞单”概述 | 第13-23页 |
一、银行理财产品“飞单”相关定义 | 第13-16页 |
(一)银行理财产品 | 第13-14页 |
(二)“飞单”行为 | 第14-15页 |
(三)银行理财产品“飞单”行为 | 第15-16页 |
二、“飞单”行为的特征 | 第16-20页 |
(一)行为主体的特征 | 第16页 |
(二)行为对象的特征 | 第16-18页 |
(三)行为模式的特征 | 第18-19页 |
(四)行为后果的特征 | 第19-20页 |
三、“飞单”行为成因 | 第20-23页 |
(一)市场融资需求与银行信贷供给矛盾 | 第20页 |
(二)高额佣金诱惑 | 第20页 |
(三)投资者的弱势地位 | 第20-21页 |
(四)银行管理缺陷 | 第21页 |
(五)相关法律规定不健全 | 第21-23页 |
第二章“飞单”刑法规制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一、行政制裁方法不足以规制“飞单”案件 | 第23-24页 |
二、刑法规制的后盾作用 | 第24-26页 |
第三章“飞单”案件刑法规制的难点及出路 | 第26-37页 |
一、“飞单”案件中的投资者过错 | 第26-29页 |
二、“飞单”行为对象的不特定性 | 第29-30页 |
三、非法占有目的的判断至关重要 | 第30-32页 |
四、“飞单”中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行为 | 第32-35页 |
五、“飞单”案件中的共犯问题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