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探矿权会计核算概述 | 第18-27页 |
2.1 探矿权的概况及取得类型 | 第18-19页 |
2.1.1 探矿权概况 | 第18页 |
2.1.2 探矿权取得类型 | 第18-19页 |
2.2 探矿权会计确认的涵义、体系构建 | 第19-22页 |
2.2.1 探矿权会计确认的涵义 | 第19-20页 |
2.2.2 探矿权确认体系种类 | 第20-21页 |
2.2.3 探矿权会计确认的体系构建 | 第21-22页 |
2.3 探矿权会计计量的涵义、体系构建 | 第22-27页 |
2.3.1 探矿权会计计量的涵义 | 第22页 |
2.3.2 探矿权会计计量种类 | 第22-24页 |
2.3.3 探矿权会计计量的体系构建 | 第24-27页 |
第3章 湖南省蓝山县太平锰铁矿区探矿权简介 | 第27-35页 |
3.1 蓝山县太平锰铁矿区探矿权基本情况分析 | 第27-28页 |
3.1.1 蓝山县太平锰铁矿区探矿权矿区概况 | 第27页 |
3.1.2 蓝山县太平锰铁矿开发利用难点 | 第27-28页 |
3.2 蓝山县太平锰铁矿区勘探情况分析 | 第28-33页 |
3.3 蓝山县太平锰铁矿区探矿权会计核算方法 | 第33-35页 |
3.3.1 蓝山县太平锰铁矿区探矿权会计确认方法 | 第33-34页 |
3.3.2 蓝山县太平锰铁矿区探矿权会计计量方法 | 第34-35页 |
第4章 蓝山县太平锰铁矿区探矿权会计核算存在问题 | 第35-44页 |
4.1 探矿权人对探矿权会计确认存在问题 | 第35-40页 |
4.1.1 探矿权人未遵循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准则 | 第35-37页 |
4.1.2 地质单位会计准则对于探矿权会计确认方式陈旧 | 第37-39页 |
4.1.3 湖南地质勘查院未将探矿权单独确认为资产 | 第39-40页 |
4.2 探矿权资产会计计量的问题 | 第40-43页 |
4.2.1 探矿权人会计计量方法陈旧 | 第40-41页 |
4.2.2 探矿权会计计量对象过于笼统 | 第41页 |
4.2.3 探矿权会计计量属性不能真实反映探矿权价值 | 第41-42页 |
4.2.4 探矿权会计计量尺度单一 | 第42-43页 |
4.3 探矿权资产会计报告的问题 | 第43-44页 |
第5章 蓝山县太平锰铁矿权会计核算改进措施 | 第44-55页 |
5.1 探矿权人对探矿权会计确认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 第44-49页 |
5.1.1 探矿权人执行地质单位会计准则 | 第44-45页 |
5.1.2 探矿权人依据自身需求制定探矿权会计确认体系 | 第45-48页 |
5.1.3 参考准则要求及同行业企业将探矿权确认为资产 | 第48-49页 |
5.2 探矿权会计计量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 第49-54页 |
5.2.1 参考类似行业的会计准则及国外相关会计准则 | 第49-50页 |
5.2.2 对探矿权会计计量对象细化分析 | 第50页 |
5.2.3 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探矿权进行计量 | 第50-53页 |
5.2.4 引入实物量作为辅助计量尺度 | 第53-54页 |
5.3 探矿权资产会计报告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附录B 相关会计分录 | 第61-73页 |
B.1 湖南地质勘查院账务处理 | 第61-67页 |
B.1.1 2003年~2005年普查阶段会计账务处理 | 第61-63页 |
B.1.2 2006年~2007年详查阶段会计账务处理 | 第63-64页 |
B.1.3 2008年~2011年勘查阶段会计账务处理 | 第64-67页 |
B.2 湖南地质勘查院改进后账务处理 | 第67-73页 |
B.2.1 2003年~2005年改进后普查阶段会计账务处理 | 第67-69页 |
B.2.2 2006年~2007年改进后详查阶段会计账务处理 | 第69-71页 |
B.2.3 2008年~2011年改进后勘查阶段会计账务处理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