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杆加固高陡边坡的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及设计方法 | 第17-25页 |
2.1 预应力锚杆支护的发展 | 第17页 |
2.2 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 | 第17-20页 |
2.2.1 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的基本组成 | 第17-18页 |
2.2.2 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的施工步骤 | 第18-19页 |
2.2.3 预应力锚杆支护的优势 | 第19-20页 |
2.3 预应力锚杆的设计计算 | 第20-22页 |
2.3.0 预应力锚杆的内力 | 第20-21页 |
2.3.1 预应力锚杆抗拉力的验算 | 第21页 |
2.3.2 预应力锚杆的长度设计 | 第21-22页 |
2.3.3 锚杆预应力的设计计算 | 第22页 |
2.4 预应力锚杆支护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 第22-24页 |
2.4.1 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的基本原理 | 第23页 |
2.4.2 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精度分析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预应力锚固边坡开挖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25-71页 |
3.1 概述 | 第25页 |
3.2 依托工程介绍 | 第25-28页 |
3.2.1 工程概况 | 第25-26页 |
3.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6-27页 |
3.2.3 边坡的设计与施工 | 第27-28页 |
3.3 边坡开挖的施工过程模拟 | 第28-31页 |
3.3.1 建立计算模型 | 第29-30页 |
3.3.2 边坡开挖的施工过程模拟 | 第30-31页 |
3.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1-38页 |
3.4.1 土体位移分析 | 第31-36页 |
3.4.2 锚杆轴力分析 | 第36-38页 |
3.5 边坡塑性区分析 | 第38-42页 |
3.5.1 概述 | 第38-39页 |
3.5.2 分析方法及定义工况 | 第39页 |
3.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3.6 不同参数下边坡的稳定与变形分析 | 第42-69页 |
3.6.1 不同预应力下边坡的稳定与变形分析 | 第42-57页 |
3.6.2 不同锚杆支护间距下边坡稳定与变形分析 | 第57-66页 |
3.6.3 不同开挖方式下边坡的稳定与变形分析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工程监测 | 第71-84页 |
4.1 监测方案 | 第71-74页 |
4.1.1 监测目的 | 第71页 |
4.1.2 监测内容及项目 | 第71页 |
4.1.3 技术依据 | 第71-72页 |
4.1.4 主要技术要求 | 第72-74页 |
4.2 竖向、水平位移监测 | 第74-76页 |
4.2.1 竖向位移监测 | 第74-75页 |
4.2.2 水平位移观测 | 第75-76页 |
4.3 锚索内力监测 | 第76页 |
4.5 监测周期及频率 | 第76-77页 |
4.6 监测预警 | 第77页 |
4.7 监测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 第77-78页 |
4.8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 第78-83页 |
4.8.1 开挖面水平位移的对比 | 第78-80页 |
4.8.2 坡顶地面沉降的对比 | 第80-82页 |
4.8.3 预应力锚杆轴力对比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