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前言 | 第8-14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1.1.1 国家宏观政策的诉求 | 第8页 |
1.1.2 教育追求儿童身心发展诉求 | 第8-9页 |
1.1.3 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 第9页 |
1.1.4 深化教学改革的诉求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3.1 教学行为 | 第9-10页 |
1.3.2 课堂教学行为 | 第10页 |
1.3.3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 | 第10页 |
1.3.4 足球课堂教学行为 | 第10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0-14页 |
1.4.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第11页 |
1.4.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1页 |
1.4.3 符号互动理论 | 第11-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 第14-15页 |
2.1.1 对教师行为类型的研究 | 第14页 |
2.1.2 对教师行为有效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2.2 对学生行为的研究 | 第15-16页 |
2.2.1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研究 | 第15页 |
2.2.2 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5-16页 |
2.3 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 | 第16-17页 |
2.3.1 对师生互动行为理论模式的研究 | 第16-17页 |
2.3.2 对师生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 第17页 |
2.4 有关小学足球课堂教学的研究 | 第17页 |
2.5 对已有的文献进行评述 | 第17-19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1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3.2.2 观察法 | 第19页 |
3.2.3 录像分析法 | 第19页 |
3.2.4 访谈法 | 第19-20页 |
3.2.5 案例分析法 | 第20页 |
3.2.6 数理统计法 | 第20-2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40页 |
4.1 小学足球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 第21-27页 |
4.1.1 示范行为 | 第21-22页 |
4.1.2 讲解行为 | 第22-24页 |
4.1.3 提问行为 | 第24-26页 |
4.1.3.1 回忆式提问 | 第24页 |
4.1.3.2 观察式提问行为 | 第24-25页 |
4.1.3.3 启发式的提问行为 | 第25页 |
4.1.3.4 应用式提问行为 | 第25-26页 |
4.1.4 指导练习行为 | 第26-27页 |
4.2 小学足球课堂学生学习行为研究结果 | 第27-33页 |
4.2.1 学生的答问行为 | 第27-29页 |
4.2.2 学生的讨论行为 | 第29-30页 |
4.2.3 学生的练习行为 | 第30-33页 |
4.3 小学足球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 第33-35页 |
4.4 小学足球课堂教学行为的特点与问题 | 第35-37页 |
4.4.1 小学足球课堂教学行为的特点 | 第35-36页 |
4.4.1.1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性质特点 | 第35-36页 |
4.4.1.2 体现以“兴趣先导实践强化”性质特点 | 第36页 |
4.4.2 小学足球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4.4.2.1 师生互动主体结构不平衡 | 第36页 |
4.4.2.2 学生练习内容时间安排不平衡 | 第36-37页 |
4.5 讨论 | 第37-40页 |
4.5.1 关于小学足球课堂师生互动本质的讨论 | 第37-38页 |
4.5.2 关于小学足球课堂师生互动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讨论 | 第38页 |
4.5.3 关于小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足球兴趣培养的讨论 | 第38-4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0-41页 |
5.1 结论 | 第40页 |
5.2 建议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1 | 第44-46页 |
附录2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