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

中国大学科研管理中的激励不相容现象及其治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11-14页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3 可能的创新点第15页
    1.3 .研究综述第15-19页
        1.3.1 国外文献综述第15-17页
        1.3.2 国内文献综述第17-18页
        1.3.3 文献评析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9-21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1-28页
    2.1 相关概念第21-23页
        2.1.1 激励相容与激励不相容第21页
        2.1.2 科研管理制度第21-22页
        2.1.3 科研管理者第22-23页
    2.2 理论基础第23-28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3-24页
        2.2.2 机制设计理论第24-25页
        2.2.3 动机理论第25-26页
        2.2.4 声誉理论第26-28页
第三章 中国大学科研管理激励不相容现象第28-39页
    3.1 新中国以来大学科研管理的历史发展及问题第28-30页
        3.1.1 中国大学科研管理的历史现状第28页
        3.1.2 中国大学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3.2 科研管理激励不相容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第30-35页
        3.2.1 中国大学科研管理激励不相容的本质第30-31页
        3.2.2 中国大学科研管理激励不相容现象的表现形式第31-35页
    3.3 科研管理激励不相容的消极影响第35-39页
        3.3.1 大学科研资源浪费第35-36页
        3.3.2 科研激励成本上升第36页
        3.3.3 对大学声誉产生负面影响第36-37页
        3.3.4 催生学术成果非法生产产业链第37-38页
        3.3.5 破坏了大学的学术生态环境第38-39页
第四章 激励不相容产生的原因第39-47页
    4.1 组织内部原因第39-44页
        4.1.1 薪酬制度缺陷第39-41页
        4.1.2 大学科研管理制度激励的物质导向第41-42页
        4.1.3 科研行为的隐蔽性第42-43页
        4.1.4 科研行为评判重数量维度第43-44页
        4.1.5 科研管理者角色的双重性第44页
    4.2 组织外部环境的影响第44-47页
        4.2.1 市场力量的影响第44-45页
        4.2.2 政府干预的影响第45-47页
第五章 中国大学科研管理激励不相容的治理第47-58页
    5.1 国外相关治理经验对比分析第47-50页
        5.1.1 “人本主义”科研服务第47-48页
        5.1.2 重视同行评议第48-49页
        5.1.3 关注基础研究第49-50页
    5.2 治理路径分析第50-55页
        5.2.1 控制路径第50-52页
        5.2.2 激励路径第52-53页
        5.2.3 声誉路径第53-55页
    5.3 若干改进建议第55-58页
        5.3.1 关注教师内在需求第55页
        5.3.2 减少科研成果与货币奖励的直接挂钩第55页
        5.3.3 重视对教师的声誉激励第55-56页
        5.3.4 建立完善科研评价机制第56-57页
        5.3.5 鼓励基础研究第57页
        5.3.6 关注科研管理者第57-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Y学院教师流失问题研究
下一篇:贫困生资助政策在独立学院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陕西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