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冶炼原料及矿石预处理论文--矿石预处理、烧结、团矿论文

铁矿石烧结节能与环保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烧结过程节能与环保的意义第12页
    1.2 烧结工序能耗及现状分析第12-14页
    1.3 烧结节能途径第14-16页
        1.3.1 降低固体燃耗的途径第14-15页
        1.3.2 降低点火燃耗的途径第15-16页
        1.3.3 降低电耗的途径第16页
        1.3.4 余热回收利用第16页
    1.4 烧结过程主要污染物分析第16-18页
        1.4.1 烧结粉尘第16-17页
        1.4.2 烧结废气第17-18页
    1.5 论文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9-42页
    2.1 烧结过程成矿机理第19-22页
        2.1.1 烧结固相反应理论第19页
        2.1.2 烧结液相形成理论第19-20页
        2.1.3 烧结固结理论第20-22页
    2.2 烧结制粒研究现状第22-30页
        2.2.1 烧结制粒原理第22-23页
        2.2.2 影响混合制粒因素第23-25页
        2.2.3 制粒机理研究现状第25-28页
        2.2.4 制粒模拟研究现状第28-30页
    2.3 制粒工艺研究现状第30-35页
        2.3.1 外滚焦粉制粒工艺第30-31页
        2.3.2 外滚焦粉和石灰/石灰石制粒工艺第31-33页
        2.3.3 分层制粒工艺第33-34页
        2.3.4 选择制粒工艺第34-35页
    2.4 降低烧结系统漏风率及其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第35-37页
        2.4.1 降低烧结系统漏风率研究现状第35页
        2.4.2 烧结机边缘效应危害及其治理现状第35-36页
        2.4.3 烧结系统漏风率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第36-37页
    2.5 烧结烟气 SO_2排放及脱硫技术现状第37-42页
        2.5.1 烧结烟气 SO_2排放现状第37-38页
        2.5.2 国外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现状第38-39页
        2.5.3 国内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现状第39-42页
第三章 改善武钢烧结混合料制粒性能研究第42-108页
    3.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42页
    3.2 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第42页
    3.3 铁矿石基础性能研究第42-55页
        3.3.1 化学成分第42-44页
        3.3.2 粒度组成第44-45页
        3.3.3 比表面特性第45-48页
        3.3.4 亲水性第48-50页
        3.3.5 静态成球性第50-53页
        3.3.6 同化性第53-55页
    3.4 铁矿石制粒性能研究第55-75页
        3.4.1 试验方法及方案第56-57页
        3.4.2 熔剂及燃料的理化性能第57-58页
        3.4.3 制粒效果评价体系第58-59页
        3.4.4 制粒试验结果第59-61页
        3.4.5 适宜制粒水分的确定第61-72页
        3.4.6 适宜制粒水分与湿容量的关系第72-74页
        3.4.7 铁矿石制粒性能评价第74-75页
    3.5 不同加粉配比烧结试验研究第75-84页
        3.5.1 研究方法第75-77页
        3.5.2 烧结评价指标第77-78页
        3.5.3 试验方案设计第78页
        3.5.4 试验结果及讨论第78-80页
        3.5.5 烧结矿微观结构及能谱分析第80-84页
    3.6 通过优化配矿改善混合料制粒性能的研究第84-88页
        3.6.1 试验方案设计第84-85页
        3.6.2 试验结果及讨论第85-88页
    3.7 添加粘结剂改善混合料制粒性能的研究第88-93页
        3.7.1 RB 型粘结剂的作用原理第88页
        3.7.2 试验方案设计第88-89页
        3.7.3 试验设备及方法第89页
        3.7.4 试验结果及讨论第89-93页
    3.8 混合料制粒动力学试验及数值模拟第93-106页
        3.8.1 制粒动力学试验第93-96页
        3.8.2 制粒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第96-106页
    3.9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四章 熔剂和燃料分加工艺研究第108-120页
    4.1 熔剂和燃料分加工艺准颗粒结构模型及特点第108页
    4.2 熔剂和燃料分加工艺成矿机理第108-112页
        4.2.1 铁酸钙强度理论第108-110页
        4.2.2 扩散控制对铁酸钙生成的影响第110-112页
    4.3 熔剂和燃料分加烧结试验第112-115页
        4.3.1 试验条件及方法第112页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12-115页
        4.3.3 熔剂和燃料分加前后烧结指标比较第115页
    4.4 熔剂和燃料分加的烧结矿微观结构第115-119页
        4.4.1 矿物组成及结构第115-117页
        4.4.2 矿物组织形貌及能谱分析第117-119页
    4.5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五章 烧结系统漏风率测试新技术及抑制烧结机边缘效应研究第120-129页
    5.1 烧结系统漏风率测试新技术研究第120-125页
        5.1.1 新型料面风速法测烧结漏风率的原理第120-121页
        5.1.2 新型料面风速法的测定及计算第121-123页
        5.1.3 漏风率现场测试结果及讨论第123-125页
    5.2 改进台车挡板抑制边缘效应研究第125-128页
        5.2.1 改进前的挡板第125-126页
        5.2.2 新型台车挡板第126页
        5.2.3 新型台车挡板工业试验效果第126-128页
    5.3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第六章 降低烧结烟气 SO_2排放新工艺的研究第129-152页
    6.1 烧结过程烟气脱硫新工艺的原理第129页
    6.2 烧结过程烟气脱硫中试第129-135页
        6.2.1 中试期间生产情况简介第129页
        6.2.2 试验方案及添加剂用量的确定第129-130页
        6.2.3 试验方法第130-131页
        6.2.4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31-135页
    6.3 脱硫除尘灰处理方案的讨论第135-151页
        6.3.1 脱硫后电除尘灰的化学分析第135-137页
        6.3.2 除尘灰浸泡过滤后的化学分析第137-143页
        6.3.3 脱硫除尘灰的处理方案第143-144页
        6.3.4 除尘灰处理方案效果分析第144-149页
        6.3.5 除尘灰处理方案比较第149-151页
    6.4 烧结过程烟气脱硫新工艺的特点第151页
    6.5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152-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0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60-161页
致谢第161-16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第162-163页
论文包含图、表、公式及文献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型汽油车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下一篇:以高油脂产率为目标的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工艺优化与初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