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4-32页 |
1.1 微藻生物质能源 | 第14-16页 |
1.1.1 微藻能源的优势 | 第14-15页 |
1.1.2 微藻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1.2 能源微藻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1.2.1 具有生产生物燃料潜力的藻种 | 第17-19页 |
1.2.2 微藻的营养方式 | 第19-20页 |
1.2.3 能源微藻培养工艺研究 | 第20-24页 |
1.2.3.1 培养模式 | 第20-22页 |
1.2.3.2 培养装置 | 第22页 |
1.2.3.3 培养条件 | 第22-24页 |
1.2.4 微藻培养与CO_2减排的耦合 | 第24-25页 |
1.2.5 微藻培养与N/P废水资源化利用的耦合 | 第25页 |
1.3 高油脂产率小球藻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9-32页 |
第2章 小球藻“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模式的建立 | 第32-50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32-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9页 |
2.3.1 蛋白核小球藻在“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和“自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模式下细胞生长特性 | 第36-44页 |
2.3.1.1 藻种异养培养和自养培养下的细胞生长特性 | 第36-40页 |
2.3.1.2 “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和“自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模式下藻细胞生长特性 | 第40-41页 |
2.3.1.3 “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和“自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模式下细胞生化组成 | 第41-43页 |
2.3.1.4 “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和“自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模式下脂肪酸组成 | 第43-44页 |
2.3.2 “异养种子-光自养培养”模式在椭圆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培养中的应用 | 第44-49页 |
2.3.2.1 藻种的异养培养和自养培养 | 第44-46页 |
2.3.2.2 两种培养模式下藻细胞生长特性 | 第46-47页 |
2.3.2.3 两种培养模式下细胞生化组成 | 第47页 |
2.3.2.4 两种培养模式下脂肪酸组成 | 第47-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高产油脂蛋白核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基的筛选及优化 | 第50-70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9页 |
3.3.1 培养基筛选 | 第53-62页 |
3.3.1.1 室内筛选 | 第53-56页 |
3.3.1.2 户外筛选 | 第56-62页 |
3.3.2 户外培养基优化 | 第62-66页 |
3.3.2.1 第一次正交优化 | 第62-64页 |
3.3.2.2 第二次正交优化 | 第64-66页 |
3.3.3 优化后培养基的验证 | 第66-6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昼夜温度对小球藻光自养培养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70-82页 |
4.1 引言 | 第70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1页 |
4.3.1 连续光照下温度对3种小球藻细胞生长和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71-74页 |
4.3.1.1 温度对蛋白核小球藻细胞生长和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71-72页 |
4.3.1.2 温度对椭圆小球藻细胞生长和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1.3 温度对普通小球藻细胞生长和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73-74页 |
4.3.2 光暗周期条件下温度对蛋白核小球藻细胞生长和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74-81页 |
4.3.2.1 藻细胞生长曲线及不同培养阶段的确定 | 第74-75页 |
4.3.2.2 白天温度对细胞生长和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75-76页 |
4.3.2.3 白天温度对细胞密度和油脂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76-78页 |
4.3.2.4 夜晚温度对细胞密度和油脂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78-79页 |
4.3.2.5 不同白天温度下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 | 第79-8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室内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光自养培养工艺的优化 | 第82-95页 |
5.1 引言 | 第82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82-8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5-94页 |
5.3.1 pH调控对细胞生长和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85-88页 |
5.3.2 氮限制对细胞生长和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88-90页 |
5.3.3 培养方式对细胞生长和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90-92页 |
5.3.4 半连续培养条件下不同带放体积及间隔时间对细胞生长和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92-9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6章 高产油脂蛋白核小球藻户外光自养培养工艺的优化及初步放大 | 第95-132页 |
6.1 引言 | 第95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95-98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31页 |
6.3.1 pH调控及不同CO_2气源对细胞生长及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98-104页 |
6.3.1.1 pH调控对细胞生长及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98-100页 |
6.3.1.2 醋酸和CO_2进行pH调控对细胞生长及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6.3.1.3 不同CO_2气源进行pH调控对细胞生长及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6.3.2 通气量对细胞生长及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104-109页 |
6.3.2.1 白天通气量对细胞生长及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104-107页 |
6.3.2.2 夜晚通气量对细胞生长及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6.3.3 液位深度和接种密度对细胞生长及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109-113页 |
6.3.3.1 液位深度对细胞生长及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6.3.3.2 接种密度对细胞生长及油脂产率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6.3.4 户外培养工艺的初步建立 | 第113页 |
6.3.5 户外培养工艺的进一步优化 | 第113-118页 |
6.3.5.1 温度调控在户外光自养培养中的应用 | 第113-116页 |
6.3.5.2 半连续培养中限氮策略在户外光自养培养中的应用 | 第116-118页 |
6.3.6 户外培养工艺的逐级放大 | 第118-125页 |
6.3.6.1 异养种子制备工艺的放大 | 第118-119页 |
6.3.6.2 光自养培养工艺的放大 | 第119-125页 |
6.3.7 原生动物的防治 | 第125-131页 |
6.3.7.1 药剂对原生动物的杀灭效果 | 第125-127页 |
6.3.7.2 药剂对原生动物的预防效果 | 第127-13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32-133页 |
7.2 特色与创新性 | 第133-134页 |
7.3 展望与建议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致谢 | 第146-14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和拟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