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区规划研究

致谢第4-8页
摘要第8-9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选题目的第10页
        1.2.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3 有关森林公园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1 国内外森林公园景观区规划研究现状分析第13页
        1.4.2 森林公园功能区划分研究第13页
        1.4.3 森林公园景观区规划设计研究第13-14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4-15页
        1.5.1 方法第14页
        1.5.2 框架第14-15页
    1.7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第15-16页
        1.7.1 论文研究重点第15-16页
        1.7.2 论文的创新点第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21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2.1.1 森林公园第16-17页
        2.1.2 近郊型森林公园第17-18页
        2.1.3 地域性景观第18页
        2.1.4 功能区第18页
        2.1.5 景观区第18页
    2.2 森林公园规划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地域主义景观设计理论第18-19页
        2.2.2 环境承载力理论第19页
        2.2.3 游憩规划理论第19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20页
        2.2.5 森林美学理论第20页
        2.2.6 环境规划理论第20页
    2.3 森林公园景观区规划的原则第20-21页
        2.3.1 整体化原则第20页
        2.3.2 地域化原则第20-21页
        2.3.3 自然野趣原则第21页
        2.3.4 生态保护原则第21页
        2.3.5 可持续原则第21页
3 相关案例分析第21-26页
    3.1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第21-22页
    3.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第22-23页
    3.3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第23-24页
    3.4 上海青西郊野公园第24-25页
    3.5 郑州国家森林公园第25-26页
    3.6 本章小结第26页
4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及现状分析第26-38页
    4.1 郁山森林公园概述第26-28页
        4.1.1 地理位置第27页
        4.1.2 地形地貌第27页
        4.1.3 气象水文第27页
        4.1.4 土壤特性第27-28页
    4.2 上位分析第28页
    4.3 项目现状分析第28-35页
        4.3.1 规划范围及面积第28-29页
        4.3.2 交通分析第29-30页
        4.3.3 现状竖向及坡度分析第30-31页
        4.3.4 现状用地性质及土壤分析第31-32页
        4.3.5 生物景观资源现状第32-35页
    4.4 旅游资源等级评价第35-38页
5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布局及功能区规划第38-49页
    5.1 功能区划分理论第38-43页
        5.1.1 功能区划分理论模型第38-42页
        5.1.2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功能区划分模型第42-43页
    5.2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布局及功能区划分第43-49页
        5.2.1 总体布局第43-45页
        5.2.4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功能区划分第45-49页
6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区规划第49-65页
    6.1 景区设计原则第49-50页
    6.2 景观区设计技术和方法第50-52页
        6.2.1 公园主题与景观区主题关系第50页
        6.2.2 郁山森林公园的游客容量第50-52页
    6.3 郁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区规划第52-61页
        6.3.1 景观区及景点规划总平面图第52页
        6.3.2 景观区景观结构第52-53页
        6.3.3 重点景观区规划第53-55页
        6.3.4 表现地域性典型森林景观第55-56页
        6.3.5 表现地域性人文景观第56-58页
        6.3.6“带”景观设计第58-59页
        6.3.7 山体景观和森林景观第59-61页
    6.5 景观区交通体系规划第61-63页
        6.5.1 交通体系总图布局第61-62页
        6.5.2 道路断面设计第62-63页
    6.6 景观区空间规划第63-64页
        6.6.1 空间开放度设计第63页
        6.6.2 游憩系统设计第63-64页
    6.7 景观区公共与服务设施规划第64-65页
7 结语与讨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英文摘要第69-70页
附录一第71-72页
附录二第72-73页
附录三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寿命周期视角下建设供应链管理研究--以广安鼎恒集团生产指挥数据中心等工程为例
下一篇:生态视域下开封市铁塔公园滨水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