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域下开封市铁塔公园滨水景观设计
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国内外城市滨水景观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4.1 国外城市滨水景观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4.2 国内城市滨水景观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5 我国城市滨水景观现存问题 | 第16-1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城市滨水景观及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2.1 城市滨水景观 | 第18页 |
2.1.1 景观 | 第18页 |
2.1.2 城市滨水景观 | 第18页 |
2.2 城市滨水景观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1 景观生态学 | 第18-19页 |
2.2.2 生态恢复学 | 第19页 |
2.2.3 审美生态学 | 第19-20页 |
3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 | 第20-25页 |
3.1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要素 | 第20-22页 |
3.1.1 自然景观 | 第20-21页 |
3.1.2 人工景观 | 第21页 |
3.1.3 人文景观 | 第21-22页 |
3.2 滨水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 第22-23页 |
3.2.1 维护景观的生态完整性 | 第22页 |
3.2.2 营造有生命的景观 | 第22-23页 |
3.2.3 展现景观中自然美 | 第23页 |
3.3 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 第23-25页 |
3.3.1 生态设计法 | 第23-24页 |
3.3.2 时间性设计法 | 第24页 |
3.3.3 显露自然设计法 | 第24页 |
3.3.4 功能设计法 | 第24-25页 |
4 相关案例分析 | 第25-32页 |
4.1 国外案例分析 | 第25-27页 |
4.1.1 史丹利公园鲑鱼溪流景观 | 第25-26页 |
4.1.2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和加冷河道修复 | 第26-27页 |
4.2 国内案例分析 | 第27-32页 |
4.2.1 成都活水公园 | 第27-28页 |
4.2.2 南京石头城滨水公园 | 第28-29页 |
4.2.3 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 | 第29-32页 |
5 以开封市铁塔公园滨水景观生态性规划设计 | 第32-48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32-35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32-33页 |
5.1.2 设计范围 | 第33页 |
5.1.3 现状分析 | 第33-35页 |
5.1.4 现存问题 | 第35页 |
5.2 设计目标及设计原则 | 第35-36页 |
5.2.1 设计目标 | 第35页 |
5.2.2 设计原则 | 第35-36页 |
5.3 总体设计 | 第36-48页 |
5.3.1 概念分析 | 第36-37页 |
5.3.2 功能分区 | 第37-38页 |
5.3.3 景观节点设计 | 第38-41页 |
5.3.4 道路设计 | 第41页 |
5.3.5 驳岸设计 | 第41-42页 |
5.3.6 植物种植设计 | 第42-45页 |
5.3.7 服务设施设计 | 第45-47页 |
5.3.8 给排水设计 | 第47-4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ABSTRACT | 第51页 |
附图一 | 第53-54页 |
附图二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