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9页 |
1.2 涎流冰病害的定义及类型 | 第9-11页 |
1.2.1 涎流冰病害的定义 | 第9-10页 |
1.2.2 类型及特征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公路涎流冰病害形成的地质水文条件及现场工程调查 | 第15-31页 |
2.1 我国公路涎流冰病害分布范围及特点 | 第15页 |
2.2 寒温带公路涎流冰病害调查 | 第15-18页 |
2.2.1 涎流冰分布地带地质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15-16页 |
2.2.2 涎流冰病害特点、分布及规模 | 第16页 |
2.2.3 主要防治方法及工程措施 | 第16-18页 |
2.3 高原气候区G216线新疆阿勒泰段公路涎流冰病害调查 | 第18-20页 |
2.3.1 阿勒泰段高速公路涎流冰病害概况 | 第18-19页 |
2.3.2 阿勒泰段高速公路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页 |
2.3.3 主要防治方法及工程措施 | 第19-20页 |
2.4 中温带内蒙呼伦贝尔公路涎流冰病害调查 | 第20-24页 |
2.4.1 呼伦贝尔公路涎流冰病害概况 | 第20-21页 |
2.4.2 呼伦贝尔公路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2页 |
2.4.3 主要防治方法及工程措施 | 第22-24页 |
2.5 依托工程公路涎流冰病害调查 | 第24-29页 |
2.5.1 铜川至黄陵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 第24-26页 |
2.5.2 铜川至黄陵公路沿线涎流冰病害现状 | 第26-29页 |
2.5.3 主要防治方法及工程措施 | 第29页 |
2.6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公路涎流冰病害的形成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 | 第31-41页 |
3.1 公路涎流冰病害发生的主要特征及规律 | 第31-33页 |
3.2 公路涎流冰病害的形成条件 | 第33-35页 |
3.2.1 水文条件 | 第34页 |
3.2.2 地质、地貌条件 | 第34页 |
3.2.3 气候、气象条件 | 第34-35页 |
3.2.4 活动层的厚度 | 第35页 |
3.3 公路涎流冰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5-40页 |
3.3.1 自然因素 | 第35-38页 |
3.3.2 公路修建对涎流冰病害形成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3 养护不利对涎流冰病害形成的影响 | 第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公路涎流冰病害成因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41-55页 |
4.1 渗流计算理论及方法 | 第41-46页 |
4.1.1 Darcy定律 | 第41-42页 |
4.1.2 渗透系数、渗透率和导水系数 | 第42-44页 |
4.1.3 渗流连续性方程 | 第44-45页 |
4.1.4 定解条件 | 第45-46页 |
4.2 建模及分析 | 第46-53页 |
4.2.1 计算软件简介 | 第46页 |
4.2.2 K155+450~K155+520处右侧边坡模拟建模过程及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51页 |
4.2.3 K130+680~K130+950处右侧边坡模拟建模过程及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4.3 其他几处边坡水平向流速统计 | 第53-54页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公路涎流冰病害的成因分析 | 第55-70页 |
5.1 冻结模型的分析 | 第55-62页 |
5.1.1 饱水细粒土冻结模型 | 第56-61页 |
5.1.2 饱水粗粒土的冻结模型 | 第61-62页 |
5.2 公路涎流冰病害的发育机理 | 第62-63页 |
5.3 不同类型涎流冰形成原因 | 第63-69页 |
5.3.1 松散岩类孔隙水型 | 第63-65页 |
5.3.2 基岩裂隙水型 | 第65-66页 |
5.3.3 沟谷地表水型 | 第66-67页 |
5.3.4 隧道涎流冰 | 第67-68页 |
5.3.5 路面涎流冰 | 第68-69页 |
5.4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公路涎流冰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 第70-83页 |
6.1 公路涎流冰病害传统防治措施 | 第70-74页 |
6.1.1 盲沟与仰斜式排水管 | 第70-72页 |
6.1.2 渗井 | 第72页 |
6.1.3 聚冰沟与挡冰堤(墙) | 第72-73页 |
6.1.4 冻结构 | 第73-74页 |
6.2 依托工程沿线公路涎流冰病害防治措施 | 第74-82页 |
6.2.1 传统防治措施的新型组合及现场试验 | 第74-80页 |
6.2.2 多排水.防冰系统 | 第80-82页 |
6.3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3-85页 |
7.1 结论 | 第83页 |
7.2 建议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参加过的科研项目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