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5-16页 |
1 绪论 | 第16-19页 |
1.1 前言 | 第16页 |
1.2 研究依据及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路线 | 第17-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2.1 浮选精煤水分存在形式及脱除 | 第19-20页 |
2.2 影响浮选精煤水分脱除的主要因素 | 第20-22页 |
2.3 浮选精煤脱水技术现状 | 第22-24页 |
2.4 级配理论类型及传统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2.5 工程实际中级配确定方法 | 第25-26页 |
2.6 小结 | 第26-27页 |
3 基于级配理论的模型建立 | 第27-35页 |
3.1 浮选精煤脱水级配方法 | 第27-32页 |
3.2 分形思想实际应用 | 第32-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4 浮选精煤级配试验研究 | 第35-50页 |
4.1 试验煤样和设备 | 第35-38页 |
4.2 不同-0.045mm粒级含量对级配脱水效果影响研究 | 第38-39页 |
4.3 不同-0.045mm粒级灰分对级配脱水效果影响研究 | 第39-40页 |
4.4 不同细度浮选精煤脱水效果研究 | 第40-41页 |
4.5 间断级配脱水试验研究 | 第41-47页 |
4.6 连续级配脱水试验研究 | 第47-48页 |
4.7 小结 | 第48-50页 |
5 分维数确定与模型相关性验证 | 第50-70页 |
5.1 不同粒度级颗粒表面水分测量 | 第51页 |
5.2 不同级配试验分形维数的确定 | 第51-66页 |
5.3 分维数与水分相关性验证 | 第66-68页 |
5.4 小结 | 第68-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6.2 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71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