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M2D的朝阳污水厂生化工艺简化模型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深井曝气工艺原理 | 第11-12页 |
1.3 活性污泥系列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4 深井曝气工艺水力水质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5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5.3 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工艺模型建立基础与检测指标、方法 | 第19-26页 |
2.1 试验场地-哈尔滨市朝阳污水厂概况 | 第19-20页 |
2.2 深井曝气工艺水质简化模型建立方法 | 第20-22页 |
2.2.1 基于ASM2D的简化模型建立方法 | 第20-21页 |
2.2.2 模型内参数估计方法 | 第21-22页 |
2.3 简化模型测试平台搭建方法 | 第22-23页 |
2.4 试验检测指标及手段 | 第23-26页 |
2.4.1 试验检测指标 | 第23-25页 |
2.4.2 指标检测手段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ASM2D的深井曝气工艺简化模型建立 | 第26-40页 |
3.1 深井曝气工艺简化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6-27页 |
3.2 缺氧区反应方程 | 第27-29页 |
3.3 厌氧区反应方程 | 第29-30页 |
3.4 深井曝气区反应方程 | 第30-33页 |
3.5 悬浮澄清区反应方程 | 第33-35页 |
3.6 溶解氧浓度变化模拟方程 | 第35-39页 |
3.6.1 深井曝气池中溶解氧的充氧速率 | 第35-36页 |
3.6.2 深井曝气池任意深度下溶解氧浓度模型 | 第36-37页 |
3.6.3 深井曝气池溶解氧浓度模型参数 | 第37-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深井曝气工艺简化模型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 第40-50页 |
4.1 模型参数可识别性分析 | 第40-42页 |
4.1.1 模型参数可识别分析理论基础 | 第40-41页 |
4.1.2 模型参数可识别性分析证明案例 | 第41-42页 |
4.2 模型参数估计 | 第42-48页 |
4.2.1 参数估计测量变量 | 第42-45页 |
4.2.2 氨氮反应方程估计结果 | 第45-46页 |
4.2.3 硝酸盐反应方程估计结果 | 第46-47页 |
4.2.4 磷酸盐反应方程估计结果 | 第47-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模型测试平台建立及应用研究 | 第50-70页 |
5.1 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3页 |
5.1.1 测试平台简介 | 第50页 |
5.1.2 测试平台结构框架图 | 第50-51页 |
5.1.3 测试平台界面 | 第51-53页 |
5.2 简化模型准确度分析 | 第53-65页 |
5.2.1 低温条件下模型准确度分析 | 第53-59页 |
5.2.2 常温条件下模型准确度分析 | 第59-65页 |
5.3 简化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 | 第65-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A 简化模型参数列表 | 第80-81页 |
附录B 模型参数估计代码 | 第81-82页 |
作者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