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多重逻辑下中国环境治理的困境及形成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6-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页
        1.3.2 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6-19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框架构建第19-2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9页
        2.1.2 治理与环境治理第19-20页
    2.2 相关理论分析第20-22页
        2.2.1 公共物品理论: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基础第20页
        2.2.2 公共选择理论:环境治理中政府的行为依据第20-21页
        2.2.3 复杂人性假设:环境治理中企业与公众的行为依据第21-22页
    2.3 一个分析框架:多重治理逻辑框架第22-26页
        2.3.1 环境治理中的多元治理主体分析第22-23页
        2.3.2 环境治理中多元主体交互关系分析第23-24页
        2.3.3 多重治理逻辑框架的构建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多重逻辑下环境治理的困境:基于石家庄案例分析第27-45页
    3.1 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困境分析第27-34页
        3.1.1 环境管理体制的变迁:由分权走向集权第27-28页
        3.1.2 环保机构设置的条块交叉第28-30页
        3.1.3 环保政策的冲突模糊性第30-31页
        3.1.4 环境治理的运动式执法第31-34页
    3.2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困境分析第34-41页
        3.2.1 调查问卷设计和检验第35-36页
        3.2.2 社会调查数据的基本描述第36-37页
        3.2.3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调查分析第37-39页
        3.2.4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具体困境第39-41页
    3.3 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困境分析第41-44页
        3.3.1 访谈资料的收集第41页
        3.3.2 访谈资料的整理第41-43页
        3.3.3 企业积极环境治理行为的困境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多重逻辑下环境治理困境的形成机制分析第45-57页
    4.1 环境治理中多重主体的内在行动逻辑分析第45-53页
        4.1.1 环境治理中的国家逻辑:中央政府第45-47页
        4.1.2 环境治理中的科层制逻辑:地方政府第47-49页
        4.1.3 环境治理中满足需求的权利逻辑:公众第49-50页
        4.1.4 环境政策中利润保障的经济逻辑:企业第50-53页
    4.2 环境治理中多重逻辑之间的交互分析第53-56页
        4.2.1 国家逻辑与科层制逻辑之间的交互第53-54页
        4.2.2 科层制逻辑与经济逻辑之间的交互第54页
        4.2.3 科层制逻辑与权利逻辑之间的交互第54-55页
        4.2.4 经济逻辑与权利逻辑之间的交互第55-56页
    4.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构建多元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对策建议第57-71页
    5.1 环境多元互动治理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第57-60页
        5.1.1 环境多元互动治理模式的内涵第57-59页
        5.1.2 环境多元互动治理模式的适用性分析第59-60页
    5.2 多元互动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梳理第60-63页
        5.2.1 政府与其他主体间的合作关系第61-62页
        5.2.2 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合作关系第62页
        5.2.3 公众与其他主体间的合作关系第62页
        5.2.4 突出多元主体中政府的主导地位第62-63页
    5.3 多元互动环境治理的实现机制及运行第63-70页
        5.3.1 制度供给机制第63-65页
        5.3.2 信息共享机制第65-67页
        5.3.3 利益协调机制第67-69页
        5.3.4 监督考核机制第69-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附录第78-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环境治理能力的碳排放分摊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ASM2D的朝阳污水厂生化工艺简化模型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