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干清粪养猪废水的水质特征及处理难点 | 第11-15页 |
1.2.1 干清粪养猪废水的水质特征 | 第11-12页 |
1.2.2 高氨氮低碳氮比废水脱氮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现有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3 干清粪养猪废水微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1 微氧生物处理技术及其优势 | 第15页 |
1.3.2 微氧生物技术处理高氨氮低碳氮比废水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18页 |
2.2 实验用水 | 第18-19页 |
2.3 微氧处理系统的控制运行 | 第19-21页 |
2.3.1 UMSR的启动和调控运行 | 第19-20页 |
2.3.2 UMBR的启动运行和调控运行 | 第20-21页 |
2.4 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2.4.1 常规分析项目 | 第21页 |
2.4.2 活性污泥的16SrRNA的高通量测序 | 第21-22页 |
2.5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2-23页 |
2.5.1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5.2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第3章 升流式微氧生物处理系统的再启动与群落演替规律 | 第23-38页 |
3.1 UMSR启动过程的污染物去除变化规律 | 第23-26页 |
3.1.1 COD的去除 | 第23-24页 |
3.1.2 NH_4~+-N和TN的去除 | 第24-26页 |
3.2 UMBR启动过程的污染物去除变化规律 | 第26-28页 |
3.2.1 COD的去除 | 第26-27页 |
3.2.2 NH_4~+-N和TN的去除 | 第27-28页 |
3.3 升流式微氧生物处理系统厌氧氨氧化功能的恢复 | 第28-37页 |
3.3.1 UMSR系统的群落演替及效能恢复 | 第29-32页 |
3.3.2 UMBR系统的群落演替及效能恢复 | 第32-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出水回流比对升流式微氧生物处理系统效能的影响 | 第38-49页 |
4.1 出水回流比对UMSR处理效能的影响 | 第38-42页 |
4.1.1 对COD去除的影响 | 第38-40页 |
4.1.2 对NH_4~+-N和TN去除的影响 | 第40-42页 |
4.2 出水回流比对UMBR处理效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4.2.1 对COD去除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2 对NH_4~+-N和TN去除的影响 | 第43-45页 |
4.3 UMSR与UMBR微氧系统处理效能的对比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回流比影响升流式微氧系统脱氮效能的机制 | 第49-67页 |
5.1 升流式微氧生物处理系统的群落演替 | 第49-59页 |
5.1.1 UMSR系统的群落演替 | 第49-53页 |
5.1.2 UMBR系统的群落演替 | 第53-59页 |
5.2 脱氮功能菌群演替与系统脱氮效能的关系分析 | 第59-64页 |
5.2.1 UMSR系统的功能菌群演替与系统脱氮效能 | 第60-61页 |
5.2.2 UMBR系统的功能菌群演替与系统脱氮效能 | 第61-64页 |
5.3 升流式微氧生物处理系统的脱氮途径分析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