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目标、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功能 | 第15-20页 |
第一节 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特点 | 第15-18页 |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 第16-18页 |
(一) 嵌入性 | 第16页 |
(二) 灵活性 | 第16-17页 |
(三) 深刻性 | 第17页 |
(四) 针对性 | 第17页 |
(五) 互动性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表现性评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功能 | 第18-20页 |
一、激励功能 | 第18页 |
二、导向功能 | 第18页 |
三、诊断功能 | 第18-19页 |
四、发展功能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表现性评价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 第20-31页 |
第一节 表现性评价运用于思想政治课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调查 | 第20-22页 |
一、调查方法 | 第20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20-21页 |
三、调查内容设计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表现性评价运用于思想政治课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分析 | 第22-31页 |
一、表现性评价运用于思想政治课遇到的问题 | 第22-27页 |
(一) 师生对表现性评价价值的认识不足 | 第22-24页 |
(二) 评价指向偏离学科核心素养 | 第24-25页 |
(三) 评价主观性问题严重 | 第25-26页 |
(四) 评价权重问题突出 | 第26-27页 |
二、表现性评价运用于思想政治课遇到的困难 | 第27-31页 |
(一) 关键评价要素难以选取 | 第27-28页 |
(二) 评价信息记录困难 | 第28页 |
(三) 教师编制任务难度大 | 第28-29页 |
(四) 思想品德评价存在困难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表现性评价在思想政治课中运行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 第31-45页 |
第一节 表现性评价在思想政治课中运行的基本要求 | 第31-33页 |
一、着力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 第31页 |
二、重视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 第31-32页 |
三、关注学生行为表现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表现性评价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的操作路径 | 第33-35页 |
一、制定激励学生进步的合理评价标准 | 第33-34页 |
二、设计符合学生素质和能力范围的表现性任务 | 第34页 |
三、加强多元互动,充分发挥点评功能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有效实施表现性评价的策略 | 第35-38页 |
一、建立大量表现性任务资源库 | 第35页 |
二、给予教师专业化培训 | 第35-36页 |
三、质性评价中兼容量化评价 | 第36-37页 |
四、增加评价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权重 | 第37页 |
五、简化评价指标以提高评价效率 | 第37-38页 |
第四节 表现性评价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例举 | 第38-45页 |
一、以N市某学校高二(7)班思想政治课堂辩论活动实施表现性评价为例 | 第38-42页 |
二、以N市某学校高二(2)班思想政治课堂讨论实施表现性评价为例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附录一 | 第46-48页 |
附录二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