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微囊藻毒素在土壤中的污染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选题背景第9-18页
        1.1.1 微囊藻毒素的来源第9页
        1.1.2 微囊藻毒素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第9-11页
        1.1.3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及污染状况第11-13页
        1.1.4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机理第13-14页
        1.1.5 微囊藻毒素的控制方法第14-15页
        1.1.6 微囊藻毒素在土壤环境中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 研究框架第18-20页
        1.2.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页
        1.2.2 研究内容与方案第18-19页
        1.2.3 研究创新点第19-20页
2 滇池周边农田土壤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第20-2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1.1 仪器与试剂第20页
        2.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第20-21页
        2.1.3 微囊藻毒素测定与质量控制第21-22页
        2.1.4 风险评价方法第22-23页
        2.1.5 数据处理第23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3-26页
        2.2.1 滇池周边农田土壤中3种典型微囊藻毒素的含量水平与分布特征第23-24页
        2.2.2 滇池周边农田土壤中微囊藻毒素的健康风险评价第24-25页
        2.2.3 滇池周边农田土壤中微囊藻毒素的生态风险评价第25-26页
    2.3 小结与展望第26-27页
3 三种典型微囊藻毒素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研究第27-4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7-30页
        3.1.1 仪器与试剂第27-28页
        3.1.2 土壤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第28页
        3.1.3 土壤降解实验设计第28-29页
        3.1.4 数据处理第29-30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0-38页
        3.2.1 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微囊藻毒素的降解行为第30-32页
        3.2.2 不同初始浓度对微囊藻毒素降解的影响第32-33页
        3.2.3 灭菌处理对微囊藻毒素降解的影响第33页
        3.2.4 不同温度对微囊藻毒素降解的影响第33-34页
        3.2.5 不同含水率对微囊藻毒素降解的影响第34-35页
        3.2.6 去除土壤有机质处理对微囊藻毒素降解的影响第35-36页
        3.2.7 土壤添加腐植酸对微囊藻毒素降解的影响第36-37页
        3.2.8 土壤中微囊藻毒素的光降解第37-38页
    3.3 小结与展望第38-40页
4 三种典型微囊藻毒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第40-5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0-43页
        4.1.1 仪器与试剂第40页
        4.1.2 淋溶实验装置第40-42页
        4.1.3 土壤淋溶实验设计第42页
        4.1.4 迁移风险评价方法第42页
        4.1.5 数据处理第42-43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3-49页
        4.2.1 不同浓度微囊藻毒素在土壤中的淋溶行为第43-44页
        4.2.2 微囊藻毒素在水稻土和菜园土中的淋溶行为第44-45页
        4.2.3 淋溶液pH值对微囊藻毒素淋溶行为的影响第45-47页
        4.2.4 微囊藻毒素在土壤中的淋溶风险评价第47-49页
    4.3 小结与展望第49-51页
5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获得荣誉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嗜酸菌胞外聚合物促进线路板浸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论中国环境传播的政治驱动力--以《中国环境报》的雾霾事件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