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缘由及研究价值 | 第9-11页 |
1.研究缘由 | 第9页 |
2.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3.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关于大学校史文化的研究 | 第11-12页 |
2.关于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研究 | 第12-13页 |
3.关于大学校史文化育人的现状研究 | 第13页 |
4.关于大学校史文化育人的路径研究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文献分析法 | 第14-15页 |
2.逻辑分析法 | 第15页 |
3.案例分析法 | 第15页 |
(四)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1.本论文的重难点 | 第15页 |
2.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一、研究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根本指导: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育人理论 | 第16-17页 |
(二)历史渊源:中国古代的以文化人思想 | 第17页 |
(三)有益借鉴:西方的文化育德理论 | 第17-19页 |
二、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概述 | 第19-31页 |
(一)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 第19-20页 |
1.文化的内涵 | 第19-20页 |
2.文化的功能 | 第20页 |
(二)大学校史文化的内涵及育人功能 | 第20-27页 |
1.大学校史文化的内涵及类型 | 第21-23页 |
2.大学文化与大学校史文化的关系 | 第23-24页 |
3.大学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 | 第24-27页 |
(三)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主要条件 | 第27-31页 |
1.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是实现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核心要素 | 第28页 |
2.校史文化育人的物质保障机制是实现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现实前提 | 第28-29页 |
3.校史文化育人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实现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基础 | 第29-31页 |
三、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个案研究 | 第31-42页 |
(一)北京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基本概况 | 第31-34页 |
1.开展新生校史校情教育 | 第31-32页 |
2.利用校园文化建筑营造校史文化育人的环境 | 第32-33页 |
3.校史理论研究成果丰富 | 第33页 |
4.教学活动凸显校史文化育人功能 | 第33-34页 |
(二)西南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基本概况 | 第34-35页 |
1.进行系统的校史编研工作 | 第34页 |
2.充分运用校史馆开展校情校史教育 | 第34-35页 |
3.注重校史研究团队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 第35页 |
4.利用校庆时间节点开展校史校情教育 | 第35页 |
(三)广西师范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基本概况 | 第35-37页 |
1.多种形式开展校史教育 | 第35-36页 |
2.注重校史研究成果的汇编与出版 | 第36页 |
3.举行一系列校庆专题活动 | 第36-37页 |
(四)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现状的经验总结 | 第37-42页 |
1.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 第37-38页 |
2.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 第38-42页 |
四、实现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最大化的路径探析 | 第42-54页 |
(一)依托制度建设使多方主体参与校史文化育人工作 | 第42-46页 |
1.健全校史文化育人工作机制,实现校史文化的制度育人 | 第42-44页 |
2.建立专业化校史文化育人团队,提高校史文化育人的针对性 | 第44-45页 |
3.校史文化建设要贴近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 | 第45-46页 |
(二)加强对校史文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 第46-50页 |
1.拓展校史文化研究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史文化成果 | 第46-48页 |
2.加强新生校情校史教育,优化校史教育课程设置 | 第48-49页 |
3.采用科研与学习相结合方式,提高教师对校史文化知识的认知水平 | 第49-50页 |
(三)丰富校史文化育人载体和宣传渠道 | 第50-54页 |
1.拓展校史文化传播途径 | 第50-51页 |
2.将校史馆建设成为学校文化教育的基地 | 第51-52页 |
3.修建校园人文景观,展现校史文化精髓 | 第52-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