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53页 | 
| 1.1 背景介绍 | 第13-14页 | 
| 1.2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简介 | 第14-25页 | 
| 1.2.1 夹层型ASC | 第16-18页 | 
| 1.2.2 纤维型ASC | 第18-25页 | 
| 1.3 ASC的能量密度 | 第25-37页 | 
| 1.3.1 优化电极材料 | 第27-35页 | 
| 1.3.2 拓宽工作电压窗口 | 第35-37页 | 
| 1.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37-38页 | 
| 1.5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38-39页 | 
| 1.6 本论文使用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53页 | 
| 第二章 CoMoO_4纳米片阵列的合成及其赝电容性质的研究 | 第53-75页 | 
| 2.1 引言 | 第53-54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 2.2.1 实验原料 | 第54页 | 
| 2.2.2 实验步骤 | 第54-55页 | 
| 2.2.3 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55-56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6-70页 | 
| 2.3.1 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 | 第56-60页 | 
| 2.3.2 产物形貌分析 | 第60-64页 | 
| 2.3.3 CoMoO_4纳米片阵列形成过程的探究 | 第64-66页 | 
| 2.3.4 电化学性质分析 | 第66-7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第三章 核-壳结构CoMoO_4@MnO_2纳米片阵列的合成及其赝电容性质的研究 | 第75-93页 | 
| 3.1 引言 | 第75-76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 3.2.1 实验原料 | 第76页 | 
| 3.2.2 实验步骤 | 第76-77页 | 
| 3.2.3 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77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8页 | 
| 3.3.1 材料的组成及形貌表征 | 第77-83页 | 
| 3.3.2 材料的电化学测试 | 第83-8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第四章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先进电极材料:核-壳结构CoMoO_4@NiMoO_4纳米片阵列的合成 | 第93-117页 | 
| 4.1 引言 | 第93-94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94-96页 | 
| 4.2.1 实验原料 | 第94-95页 | 
| 4.2.2 实验步骤 | 第95-96页 | 
| 4.2.3 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96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6-111页 | 
| 4.3.1 材料的组成及形貌表征 | 第96-102页 | 
| 4.3.2 材料的电化学测试 | 第102-109页 | 
| 4.3.3 ASC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109-11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17页 | 
| 第五章 用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多孔ZnCo2O_4纳米带阵列电极材料 | 第117-135页 | 
| 5.1 引言 | 第117-118页 | 
| 5.2 实验部分 | 第118-120页 | 
| 5.2.1 实验原料 | 第118-119页 | 
| 5.2.2 实验步骤 | 第119页 | 
| 5.2.3 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119-120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20-128页 | 
| 5.3.1 材料的组成及形貌表征 | 第120-124页 | 
| 5.3.2 作为SCs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测试 | 第124-126页 | 
| 5.3.3 作为LIBs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测试 | 第126-12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28-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3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5-137页 | 
| 6.1 结论 | 第135-136页 | 
| 6.2 展望 | 第136-137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37-141页 | 
| 致谢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