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2-22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12-13页 |
1.理论依据 | 第12页 |
2.现实依据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 国内有关朗读教学的研究 | 第13-17页 |
2.国外有关朗读教学的研究 | 第17-18页 |
3.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9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2.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3.访谈法 | 第19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理论意义 | 第19-20页 |
2.实践意义 | 第20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1.小学高年级 | 第20页 |
2.朗读 | 第20-21页 |
3.朗读教学 | 第21-22页 |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22-42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2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22页 |
(三)调查内容 | 第22-23页 |
(四)调查方法 | 第23页 |
(五)调查结果 | 第23-42页 |
1.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第23-33页 |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第33-42页 |
二、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7页 |
(一)教师的朗读教学指导效果不佳 | 第42-44页 |
1.教师缺乏有效的示范朗读指导 | 第42-43页 |
2.教师的朗读指导技巧不够丰富灵活 | 第43页 |
3.教师的朗读教学评价语针对性不足 | 第43-44页 |
(二)朗读教学的素材局限于课本 | 第44-45页 |
(三)课堂教学中不能保证充足的朗读教学时间 | 第45-47页 |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47-56页 |
(一)教师自身朗读教学知识与能力的欠缺影响了朗读指导效果 | 第47-51页 |
1.教师对朗读教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 | 第47-48页 |
2.教师的朗读教学能力尚有欠缺 | 第48-51页 |
(二)朗读教学条件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 | 第51-52页 |
1.多媒体的利用不够充分 | 第51-52页 |
2.教材开发不到位 | 第52页 |
(三)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影响了朗读教学的效果 | 第52-54页 |
1.高年级学生的朗读积极性相对减弱,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朗读难度较大 | 第52-53页 |
2.高年级学生的自我认知发生变化,削弱了学生互评环节的质量 | 第53-54页 |
(四)学校教学管理中缺乏对高年级朗读教学的监管和考量 | 第54-56页 |
1.学校缺乏对教师进行朗读教学的培训 | 第54页 |
2.教学评价体系中没有将学生朗读水平与教师的教学质量相挂钩 | 第54-56页 |
四、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 第56-67页 |
(一)把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键点,提升教师自身的朗读教学能力 | 第56-63页 |
1.课前精心设计朗读教学目标——有限时间里进行有效朗读 | 第56-58页 |
2.课中有效落实朗读教学目标——抓住“示范、技巧”两个关键点 | 第58-60页 |
3. 课后认真反思朗读教学过程——构建“激励性、个性化、多样化”的朗读教学评价机制 | 第60-63页 |
(二)打破“唯教材论”理念,从多媒体技术和教材开发入手,拓展朗读素材渠道 | 第63-65页 |
1.以学生和教材为本,增大朗读素材的辐射面 | 第63-64页 |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朗读素材的感染力和趣味性 | 第64-65页 |
(三)正确看待课文讲解与朗读教学的关系,保证课上充足的朗读教学时间 | 第65-67页 |
1.“以读代讲”,保证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 第65页 |
2.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增加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时间 | 第65-67页 |
结束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