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8-11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2.1 主管阻抑 | 第11-15页 |
| 2.1.1 主管阻抑的概念 | 第11-12页 |
| 2.1.2 主管阻抑的测量 | 第12-13页 |
| 2.1.3 主管阻抑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 2.2 越轨创新 | 第15-16页 |
| 2.2.1 越轨创新的概念 | 第15页 |
| 2.2.2 越轨创新的测量 | 第15页 |
| 2.2.3 越轨创新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 2.3 身份威胁感 | 第16-17页 |
| 2.3.1 身份威胁感的概念 | 第16页 |
| 2.3.2 身份威胁感的测量 | 第16页 |
| 2.3.3 身份威胁感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 2.4 管理自我效能感 | 第17-19页 |
| 2.4.1 管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第17页 |
| 2.4.2 管理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17页 |
| 2.4.3 管理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19-24页 |
| 3.1 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3.1.1 越轨创新对主管阻抑的影响 | 第19-20页 |
| 3.1.2 身份威胁感对越轨创新与主管阻抑的中介作用 | 第20-21页 |
| 3.1.3 管理自我效能感对越轨创新与身份威胁感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21-22页 |
| 3.2 研究框架 | 第22页 |
| 3.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3.4 研究工具 | 第23-24页 |
| 第4章 研究1越轨创新对主管阻抑的影响:问卷研究 | 第24-29页 |
| 4.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4.2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 4.3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4.4 结果 | 第25-29页 |
| 4.4.1 相关分析结果 | 第25页 |
| 4.4.2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 第25-26页 |
| 4.4.3 假设检验 | 第26-29页 |
| 第5章 研究2越轨创新对主管阻抑的影响:实验研究 | 第29-36页 |
| 5.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 5.2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 5.3 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 5.3.1 被试 | 第29页 |
| 5.3.2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 5.3.3 测量 | 第31-32页 |
| 5.3.4 实验程序和控制 | 第32页 |
| 5.4 结果 | 第32-36页 |
| 5.4.1 相关分析的结果 | 第32页 |
| 5.4.2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 5.4.3 操纵检验 | 第33页 |
| 5.4.4 假设检验 | 第33-36页 |
| 第6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6-38页 |
| 6.1 理论意义 | 第36页 |
| 6.2 实践意义 | 第36-37页 |
| 6.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 附录 | 第45-62页 |
| 附录1:问卷法量表 | 第45-48页 |
| 附录2:实验法量表 | 第48-62页 |
| 附录2.1 高管理自我效能感+高越轨创新 | 第48-51页 |
| 附录2.2 高管理自我效能感+低越轨创新 | 第51-55页 |
| 附录2.3 低管理自我效能感+高越轨创新 | 第55-58页 |
| 附录2.4 低管理自我效能感+低越轨创新 | 第58-62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