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3-16页 |
1.2.1 Atkinson循环的发展历程 | 第14页 |
1.2.2 Atkinson循环的热效率分析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一维热力学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20-36页 |
2.1 一维热力学建模基本原理 | 第20-26页 |
2.1.1 流动模型基本原理 | 第20-23页 |
2.1.2 传热模型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2.1.3 燃烧模型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2.1.4 摩擦及驱动附件损失模块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2.2 发动机台架试验 | 第26-28页 |
2.3 一维热力学模型建立 | 第28-35页 |
2.3.1 进排气管路建模 | 第29-30页 |
2.3.2 进、排气道和进、排气门建模 | 第30页 |
2.3.3 配气相位设定 | 第30-31页 |
2.3.4 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31-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及验证 | 第36-46页 |
3.1 三维模型基本原理 | 第36-39页 |
3.1.1 基本控制方程和状态方程 | 第36-37页 |
3.1.2 湍流模型 | 第37-38页 |
3.1.3 燃烧模型 | 第38-39页 |
3.2 三维流动模型建立 | 第39-44页 |
3.2.1 计算网格模型建立 | 第39-41页 |
3.2.2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41-42页 |
3.2.3 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42-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Atkinson循环汽油机模型设计 | 第46-58页 |
4.1 Atkinson循环进气相位设计 | 第46-48页 |
4.2 Atkinson循环高压缩比快速燃烧系统设计 | 第48-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配气相位对Atkinson循环汽油机经济性影响规律分析 | 第58-86页 |
5.1 配气相位对泵气损失的影响规律 | 第58-62页 |
5.1.1 进气门早关对泵气损失的影响规律 | 第58-60页 |
5.1.2 进气门晚关对泵气损失的影响规律 | 第60-62页 |
5.2 配气相位对残余废气量的影响规律 | 第62-64页 |
5.2.1 进气门早关对残余废气量的影响规律 | 第62-63页 |
5.2.2 进气门晚关对残余废气量的影响规律 | 第63-64页 |
5.3 配气相位对缸内流动、燃烧的影响规律 | 第64-80页 |
5.3.1 配气相位对缸内滚流的影响规律 | 第64-70页 |
5.3.2 配气相位对缸内湍动能的影响规律 | 第70-75页 |
5.3.3 配气相位对燃烧放热率的影响规律 | 第75-80页 |
5.4 使用Atkinson循环后燃油经济性评估 | 第80-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6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总结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