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雌激素膜受体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1.1.1 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1.2 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1.3 GPER1与繁殖的关系 | 第17-18页 |
1.2 黑线仓鼠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3 哈氏腺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3.1.1 实验动物及分组处理 | 第23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23页 |
3.1.3 药品及主要试剂配制 | 第23-24页 |
3.2 GPER1基因的克隆 | 第24-25页 |
3.2.1 引物设计 | 第24页 |
3.2.2 总RNA的提取 | 第24页 |
3.2.3 反转录反应 | 第24页 |
3.2.4 PCR反应 | 第24页 |
3.2.5 PCR产物回收纯化 | 第24-25页 |
3.2.6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5页 |
3.2.7 连接转化 | 第25页 |
3.2.8 检测,保种与送测 | 第25页 |
3.3 体重监测 | 第25页 |
3.4 脏器系数测定 | 第25-26页 |
3.5 灌流法取脑 | 第26页 |
3.6 血清激素浓度的测定 | 第26页 |
3.7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 第26-27页 |
3.7.1 荧光定量引物筛选 | 第26-27页 |
3.7.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页 |
3.7.3 大脑及哈氏腺总RNA的提取 | 第27页 |
3.7.4 反转录cDNA的获取 | 第27页 |
3.7.5 相对定量分析 | 第27页 |
3.8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第27-28页 |
3.9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30页 |
3.9.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页 |
3.9.2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8-3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52页 |
4.1 黑线仓鼠GPER1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38页 |
4.1.1 黑线仓鼠大脑总RNA的提取结果 | 第30页 |
4.1.2 GPER1扩增电泳图及峰图 | 第30-31页 |
4.1.3 黑线仓鼠GPER1序列分析 | 第31-38页 |
4.2 不同年龄黑线仓鼠脑内GPER1的差异表达 | 第38-44页 |
4.2.1 筛选黑线仓鼠GPER1荧光定量引物 | 第38页 |
4.2.2 标准曲线 | 第38-39页 |
4.2.3 不同年龄黑线仓鼠脑内GPER1mRNA相对表达 | 第39-40页 |
4.2.4 不同年龄黑线仓鼠脑内GPER1蛋白的相对表达 | 第40-42页 |
4.2.5 不同年龄黑线仓鼠血清FSH、LH、E浓度变化 | 第42-44页 |
4.3 光周期处理对黑线仓鼠大脑和哈氏腺GPER1表达的影响 | 第44-52页 |
4.3.1 体重检测 | 第44-45页 |
4.3.2 测定脏器系数 | 第45-46页 |
4.3.3 光周期对黑线仓鼠血清FSH、LH、E浓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4 光周期对黑线仓鼠大脑中GPER1mRNA相对表达的影响 | 第47页 |
4.3.5 光周期对黑线仓鼠大脑中GPER1蛋白相对表达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6 光周期对黑线仓鼠哈氏腺GPER1mRNA相对表达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7 光周期对黑线仓鼠哈氏腺中GPER1蛋白相对表达的影响 | 第50-52页 |
5 讨论 | 第52-57页 |
5.1 黑线仓鼠GPER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2-53页 |
5.2 GPER1参与黑线仓鼠生长发育以及繁殖调控 | 第53-54页 |
5.2.1 GPER1表达的年龄差异 | 第53页 |
5.2.2 GPER1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 第53-54页 |
5.3 GPER1在黑线仓鼠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表达差异 | 第54-55页 |
5.4 GPER1与哈氏腺的关系 | 第55-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