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表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3-33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富勒烯衍生物的性质 | 第15-16页 |
1.3 富勒烯衍生物的毒性 | 第16-18页 |
1.4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 第18-23页 |
1.4.1 富勒烯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 | 第18-19页 |
1.4.2 逆转肿瘤多重耐药性(MDR) | 第19-20页 |
1.4.3 抑制肿瘤转移 | 第20-23页 |
1.5 富勒烯衍生物的抗肿瘤机制 | 第23-28页 |
1.5.1 激活细胞免疫 | 第23-25页 |
1.5.2 抑制血管生成 | 第25页 |
1.5.3 抗氧化作用 | 第25-27页 |
1.5.4 细胞周期调控 | 第27-28页 |
1.6 富勒烯衍生物的光动力治疗(PDT) | 第28-30页 |
1.6.1 DNA断裂 | 第29页 |
1.6.2 膜损伤 | 第29-30页 |
1.7 抗肿瘤靶向药物输送系统 | 第30-31页 |
1.7.1 纳米载体 | 第30-31页 |
1.7.2 靶向给药 | 第31页 |
1.8 目的与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Gd@C82(OH)22与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反应机制的光谱学研究 | 第33-53页 |
2.1 引言 | 第33-34页 |
2.2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34-3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2.3.1 富勒醇与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35页 |
2.3.2 富勒醇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光谱 | 第35页 |
2.3.3 血清白蛋白与富勒醇-血清白蛋白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 | 第35页 |
2.3.4 血清白蛋白与富勒醇-血清白蛋白体系的三维荧光光谱 | 第35-36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6-52页 |
2.4.1 富勒醇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36-37页 |
2.4.2 富勒醇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发射光谱 | 第37-47页 |
2.4.2.1 富勒醇对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理 | 第38-41页 |
2.4.2.2 富勒醇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 | 第41-42页 |
2.4.2.3 富勒醇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模式 | 第42-44页 |
2.4.2.4 富勒醇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 | 第44-45页 |
2.4.2.5 荧光法快速预测富勒醇-血清白蛋白结合率 | 第45-47页 |
2.4.3 富勒醇对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 第47-52页 |
2.4.3.1 血清白蛋白与富勒醇的同步荧光光谱 | 第47-48页 |
2.4.3.2 血清白蛋白与富勒醇体系的三维荧光光谱和三维等高线剖面图谱 | 第48-52页 |
2.5 讨论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富勒醇C_(60)(OH)_n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作用研究 | 第53-64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54-55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3.2.2 实验试剂及其配制 | 第54页 |
3.2.3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3.2.3.1 细胞系 | 第54-55页 |
3.2.3.2 水溶性富勒醇(C_(60)(OH)_n) | 第55页 |
3.3 实验处理及方法 | 第55-57页 |
3.3.1 细胞复苏、培养及冻存 | 第55页 |
3.3.2 不同剂量富勒醇C_(60)(OH)_n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 | 第55页 |
3.3.3 总细胞数的变化 | 第55-56页 |
3.3.4 FCM检测富勒醇C_(60)(OH)_n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56页 |
3.3.5 不同剂量富勒醇C_(60)(OH)_n对K562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56页 |
3.3.6 FCM检测富勒醇C_(60)(OH)_n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 第56页 |
3.3.7 凋亡的诱导及AO/EB双染色 | 第56页 |
3.3.8 FCM分析C_(60)(OH)_n作用的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 第56-57页 |
3.3.9 富勒醇C_(60)(OH)_n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 | 第57页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3页 |
3.4.1 不同剂量C_(60)(OH)_n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影响 | 第57-59页 |
3.4.2 C_(60)(OH)_n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59页 |
3.4.3 C_(60)(OH)_n对K562细胞形态学的研究 | 第59-60页 |
3.4.4 C_(60)(OH)_n对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 第60-62页 |
3.4.5 C_(60)(OH)_n对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62页 |
3.4.6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变化 | 第62-63页 |
3.5 讨论 | 第63-64页 |
第四章 Gd@C_(82)(OH)_n对人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 第64-72页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65页 |
4.2.1 细胞系 | 第65页 |
4.2.2 水溶性内嵌金属富勒醇Gd@C_(82)(OH)_n | 第65页 |
4.3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65-66页 |
4.3.1 实验仪器 | 第65-66页 |
4.3.2 实验试剂 | 第66页 |
4.4 实验处理及方法 | 第66-68页 |
4.4.1 细胞复苏、培养及冻存 | 第66-67页 |
4.4.2 总细胞数的变化 | 第67页 |
4.4.3 CCK-8法检测Gd@C_(82)(OH)_n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67页 |
4.4.4 K562细胞形态学改变 | 第67页 |
4.4.5 FCM检测Gd@C_(82)(OH)_n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67-68页 |
4.4.6 FCM检测Gd@C_(82)(OH)_n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 第68页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1页 |
4.5.1 不同剂量Gd@C_(82)(OH)_n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68页 |
4.5.2 细胞增殖抑制曲线 | 第68-69页 |
4.5.3 细胞形态学改变 | 第69-70页 |
4.5.4 K562细胞周期阻滞 | 第70页 |
4.5.5 K562细胞凋亡诱导 | 第70-71页 |
4.6 讨论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