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序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公交站站信息服务设计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2 基础调研分析以及用户模型创建 | 第15-28页 |
2.1 设计目标—公交站台的基础调研分析 | 第15-16页 |
2.2 目标用户—公交站乘客的基础调研分析 | 第16-23页 |
2.2.1 乘客基础属性的调研分析 | 第17-18页 |
2.2.2 乘客公交站台行为调研分析 | 第18-21页 |
2.2.3 公交出行中的乘客站台诉求 | 第21-23页 |
2.3 乘客人群分类模型 | 第23-28页 |
2.3.1 基于行为目的的乘客IWQ分类模型定义 | 第23-24页 |
2.3.2 基于IWQ模型的乘客行为模型及角色转换 | 第24-27页 |
2.3.3 基于IWQ模型的乘客诉求及设计方案聚焦 | 第27-28页 |
3 信息对乘客空间行为诱导设计研究 | 第28-38页 |
3.1 信息对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28-30页 |
3.1.1 基于认知乘客行为模式研究 | 第28-29页 |
3.1.2 PIS信息对车站乘客均衡性的组织管理 | 第29页 |
3.1.3 乘客寻路行为与站台信息引导的关系 | 第29-30页 |
3.2 PIS信息对乘客行为诱导的方案设计 | 第30-38页 |
3.2.1 基于IWQ模型的乘客站台行为模型创建 | 第30-32页 |
3.2.2 信息分布模型下的信息可达性需求满足 | 第32-34页 |
3.2.3 诱导乘客行为的站台信息模型建立 | 第34-38页 |
4 基于信息层级的站台核心信息再设计研究 | 第38-46页 |
4.1 信息层级展示设计需求研究 | 第38-40页 |
4.1.1 用户视觉信息获取生理分析 | 第38页 |
4.1.2 信息层级关系认知:主次、相邻、互动、转化 | 第38-39页 |
4.1.3 信息层级表现的设计手法 | 第39-40页 |
4.2 PIS核心信息再设计 | 第40-46页 |
4.2.1 静态站牌的信息再设计 | 第40-43页 |
4.2.2 排队区即时信息的再设计 | 第43-45页 |
4.2.3 站棚即时信息的再设计 | 第45-46页 |
5 设计整合——以北京新宫站为例 | 第46-47页 |
6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A | 第51-53页 |
索引 | 第53-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5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