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符号说明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1.1 紫花苜蓿概述 | 第9页 |
1.2 低温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 第9页 |
1.3 植物DNA甲基化由来 | 第9-10页 |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0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1-1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1页 |
2.2 材料处理 | 第11-12页 |
2.3 测定方法 | 第12-16页 |
2.3.1 紫花苜蓿越冬率、形态特征及再生特性的测定 | 第12页 |
2.3.2 紫花苜蓿叶片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12页 |
2.3.3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第12-13页 |
2.3.4 可溶性糖的测定 | 第13-14页 |
2.3.5 氨基酸酸水解法方法及原理 | 第14页 |
2.3.6 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基因组HPLC分析 | 第14-15页 |
2.3.7 用于HPLC实验高纯度D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15页 |
2.3.8 数据处理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6-58页 |
3.1 紫花苜蓿形态特征与越冬率和产量的关系 | 第16-18页 |
3.1.1 2016 年~2017年温度变化 | 第16-17页 |
3.1.2 地上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17-18页 |
3.1.3 结果与分析 | 第18页 |
3.2 不同温度对紫花苜蓿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18-25页 |
3.2.1 不同温度对紫花苜蓿Fo值的影响 | 第18-21页 |
3.2.2 不同温度下紫花苜蓿Fm值的影响 | 第21-23页 |
3.2.3 不同温度对紫花苜蓿Fv/Fm值的影响 | 第23-24页 |
3.2.4 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3.3 低温对紫花苜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25-28页 |
3.3.1 可溶性蛋白双因素(品种和月份)方差分析 | 第26-27页 |
3.3.2 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越冬率和产量的相关分析 | 第27页 |
3.3.3 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3.4 低温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8-31页 |
3.4.1 可溶性糖双因素(品种和月份)方差分析 | 第29-30页 |
3.4.2 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可溶性糖含量与越冬率和产量的相关分析 | 第30页 |
3.4.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3.5 低温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31-54页 |
3.5.1 8个紫花苜蓿材料不同月份氨基酸含量(%) | 第31-37页 |
3.5.2 氨基酸双因素方差分析 | 第37-47页 |
3.5.3 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氨基酸糖含量与越冬率和产量的相关分析 | 第47-53页 |
3.5.4 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3.6 低温胁迫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 第54-58页 |
3.6.1 DNA浓度及纯度检测 | 第54-55页 |
3.6.2 紫花苜蓿DNA甲基化水平的测定 | 第55-56页 |
3.6.3 紫花苜蓿品种基因组DNA甲基化双因素方差分析 | 第56页 |
3.6.4 紫花苜蓿品种基因组DNA甲基化与越冬率和产量的相关分析 | 第56-57页 |
3.6.5 结果与分析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