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长期不同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特征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8页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13页
        1.2.2 长期施肥对土壤细菌的影响及驱动因素第13-16页
        1.2.3 长期施肥对细菌及真菌关系的影响第16-17页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标第17-18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8-24页
    2.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2.1.1 长期施肥下三种类型土壤的优势菌种的形成及其驱动因素第18页
        2.1.2 长期施肥下典型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驱动因素第18页
        2.1.3 长期施肥下对黑土细菌和真菌群落间关系变化的影响及驱动因素第18页
        2.1.4 长期施肥下对潮土细菌和真菌群落间关系变化的影响及驱动因素第18-19页
    2.2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0页
    2.3 研究方案第20-24页
        2.3.1 试验区概况第20-21页
        2.3.2 数据测定第21-22页
        2.3.3 数据分析第22-24页
第三章 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下三种典型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第24-36页
    3.1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24-25页
    3.2 长期施肥对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第25-26页
    3.3 三种类型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对施肥处理的共同响应第26-28页
    3.4 长期施肥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而改变细菌群落第28-30页
    3.5 长期不同施肥下通过细菌群落的改变进行的土壤功能预测第30-32页
    3.6 讨论第32-34页
        3.6.1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利于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的提高第32页
        3.6.2 细菌群落组成对肥料的响应第32-33页
        3.6.3 土壤理化性质是改变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第33-34页
    3.7 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黑土细菌及真菌群落对长期施肥响应的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第36-44页
    4.1 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第36页
    4.2 长期不同施肥下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及多样性第36-37页
    4.3 长期不同施肥下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第37-39页
    4.4 土壤养分含量与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关系第39-40页
    4.5 讨论第40-42页
    4.6 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不同施肥处理下潮土细菌和真菌群落间的互作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第44-58页
    5.1 长期施肥对潮土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生物活性的影响第44-46页
    5.2 长期施肥下潮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变化第46-47页
    5.3 驱动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的因素第47-50页
    5.4 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网络分析第50-54页
    5.5 讨论第54-57页
        5.5.1 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第54-55页
        5.5.2 驱动潮土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土壤磷第55-56页
        5.5.3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细菌和真菌群落间互作的变化第56-57页
    5.6 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58-60页
    6.1 主要结论第58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58-59页
    6.3 研究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致谢第67-69页
作者简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腐解微生物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部分地区PRRSV遗传变异分析及NSP9氨基酸突变对PRRSV致病性的影响